【團隊介紹】共耕食代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2023年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輔導計畫

入選團隊介紹-共耕食代

都市裡的食農社群,源起於健康社會住宅的共耕食代

共耕食代團隊於2017年入選第一屆台北市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入住健康社宅,以都市園圃、食農教育為發展核心,串聯老中青幼跨世代共融,以綠手作與美食料理,打破都市藩籬促進人際交流,逐步建立綠色共好生活圈,匯聚同好形成互助共好的社群力量。

 

圖:共耕食代源起健康社宅青創團隊

圖:共耕食代發展都市農耕互助社群

公益餃子關懷獨老弱勢,全食物利用剩食變續食
2018年啟動以人為本的社會設計『小小農夫體驗營』、『寶貝樹親子共學堂』、『公益餃子送餐行動』、『混居新食代-看見都市裡的人情味』、『餃子聚樂部』,帶著小朋友關懷社區獨居長者,分享園圃農作物,培力社區媽媽及弱勢者,支持友善耕作的在地小農發展小型食農加工,推出承襲眷村風味的手工水餃與特色醬料,以都市農耕營造混居社宅裡互助共好的新生活文化,在實驗與實踐中發展社會住宅循環型微經濟。

 

圖:食餃子交朋友、公益餃子送餐行動

 

圖:餃子聚樂部、支持在地小農食材發展社區小型食農加工

 

圖:運用紅土森林小宇宙能量菜箱、共作全蔬食共享餐桌

策劃野地糧倉-永續綠生活實踐家+發展韌性社群

農委會2022年調查全台糧食自給率大約三成,而北部是典型農產品消費市場,其供應鏈長期仰賴國內外貿易,飲食西化仰賴進口,因此共耕食代在北區計畫執行推展上提出四大策略:
一。非常食(野菜)防災食農,因應不可預期風險,發展都農互助支援網絡。
二。以食農教育推薦台灣好物地產地銷、發展社區團購支持在地小農好物。
三。逐步串聯北區產地到餐桌的支援供應鏈,策劃共享餐桌與風土小旅行。四。剩食不浪費、日用品多元加工再利用,居家廚餘堆肥生態循環養耕。

打造野菜共生園,策劃野草雜學都市非常食防災食農

『野地糧倉—永續綠生活實踐家+』模擬不可預期的天災人禍,發展『台北野地求生的非常食教案』,透過『野地糧倉推廣員培訓,推廣都市野菜與復育及加工應用課程,進而串連跨齡跨域的互助社群,同時協助育兒婦女發展工作與家庭平衡的兼職就業機會成為綠手作種子教師,推動都市農耕的多元應用,以共同理念目標,推動『永續綠生活實踐家+』人人都可以是綠生活實踐者。全計畫包含:

一。五月份『合作共識營暨行動宣言』:匯聚都市農耕夥伴,招募共同理念的夥伴協力發展都市地貌的野菜食農教案與手作坊,培育計畫推廣員,帶大家認識都市環境中常見的野菜以因應非常時期糧食短缺的問題。

二:六七月走訪生態農場,紅土森林小宇宙與都市蚓農:認識多樣性的野菜與廚餘變沃土的都蚓生態箱系統,同時推動『減法生活美學』以社群協力合作共創屬於新世代互助共好的幸福感生活。

三:六~十月野菜食農教案與手作坊:延伸發展野菜系的小農加工商品,匯聚眾人零散斜槓時間,推進都農培育學苑的形成,以共伴共學互助共好的形式與共識營夥伴進步前行,以共同願景目標,進而發展強韌的夥伴關係,形成彼此的生活互助支持網絡。

四:十月舉辦野菜潤餅宴與成果交流會:推展潤餅食文化,共創野菜共生地圖指引,在Google地圖中標註台北野菜,因應非常食的採集,透過園圃共耕交流活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營造,都市共融生活圈。

  

圖:合作共識營工作坊暨永續行動宣言


更多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輔導計畫的團隊介紹:https://www.huf.org.tw/news/content/5692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