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老靈魂與新生命-老物新力活動後記

您在這裡

作者
袖袖/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志工

2011年夏末,主婦聯盟基金會舉辦了「老物新力」系列活動,走訪了鬧街上的二手書店、新店溪畔山坡旁的有機聚落和城中街區的老舊建築群,帶領民眾發現台北城的歷史切面。

我們相信城市的靈魂,來自於曾經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的事件、人物、建築、書籍、詩歌或飲食等等所構成的歷史厚度,城市中五百萬人就有五百萬種生活故事。學習體驗並發現環境的迷人之處就是環境教育最重要的精神。
 
有機聚落
 
首先走訪位於新店溪畔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這處歷史聚落自清朝漳泉移民建立以來,歷經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來台的軍事要地、外省居民依山勢建立緊密相連的平房住家、1980年代的拆遷計畫所導致的抗爭行動、2004年由台北市文化局正式登錄為台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聚落」以至2010年開始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計畫,呈現多樣性文化地景風貌。
 
當我們穿越宛如迷宮般的巷弄時,原本以為身處某人家門前的一樓,轉過身發現卻另一屋的二樓。尋找著隱藏在各處的黃色椅子並讀著對應的詩句,發現藝術家不僅光要我們欣賞,更期待主動去察覺並創造人與空間的連結意義。看著屋外吊掛的衣物,更體現居民共存共生的理念。房舍牆面上留著當年拆遷抗爭行動的塗鴉壁畫,也提醒我們記憶那些走過的歷史。
 
導覽結束,參加活動的朋友依然流連忘返,或拿起相機不停拍照,或圍繞著堆肥農園進行討論、亦或靜靜望著新店溪美麗的曲線。下過雨的週末早晨,寶藏嚴呈現著一種很魔幻的氣氛。
 
二手書店
 
隨後我們來到大學口弄巷間的胡思二手書店。緩步爬上狹小的樓梯,推門而入,又是一番風情。想不到在小吃攤林立的街區,竟然還有如此遺世的寧靜。
 
我們在二樓書店的咖啡區坐定,身旁一大爿落地窗,陽光正斜斜照映,望出去可以看見台灣大學正門口和遠處的101大樓,外頭車水馬龍,書店內卻靜謐如斯。書店主人阿寶緩緩地述說因為喜歡看書,便和一群朋友決定開了這麼一家書店。因為旅居台北的國際朋友越來越多,而且一般民眾對於外文書的需求成長,但卻很少有外文二手書的資訊,因此店內主要以外文書籍為主,這也成為胡思的一大特色。
 
當阿寶耐心回答參加者關於經營書店的甘與苦的同時,身為記錄活動與觀察的我,也被她那股因熱情與理想所帶來的快樂自信所感染。
 
城中舊街區
 
轉乘捷運後,我們來到位於西門與小南門間的「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這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開始推動「都市果核計畫」,由中華路一段與延平南路所圍塑的完整區塊稱之為「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希望在過往城市歷史記憶已開始被求新求變的現代化浪潮侵襲而逐漸被遺忘之際,期許透過藝術街區的計畫,作為一種老舊街區再利用形式的實驗和嘗試。
 
在解說員帶領之下,我們走過城中藝術街區展覽空間、視覺藝術協會、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台灣攝影博物館、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及廢墟學院等空間及並參觀其中的展覽,那實在是一種很奇妙的經驗。
 
這裡有很奇特的參觀經驗:你可能剛看完一個討論美術館價值的展覽出來,隔壁卻是一個人聲鼎沸的麵攤;你會看到有藝術家裸著上身進行雕塑作品或打鼓,對街卻是西裝筆挺的上班族正忙著趕去開會;防火巷中停滿機車,老舊的建築裡頭卻隱藏一畦植物苗圃……以「UrbanCore」為名,就是為象徵這些原被遺忘的城市(Urban)角落,能夠觸發城市新一代生命走向茁壯,如同被啃食殆盡的果核(Core)在新的養分澆灌下萌發生機。而這也正是這次籌辦「老物力」活動的目的。
 
城市的老靈魂與新生命
 
老城市因為有時間的沉澱展現其深厚文化底韻,在現今追求快速的時代,如何讓城市的老靈魂注入新生命,展現充滿環境意識與在地情感的生活面貌,應該是比拆除舊建築,興建高樓大廈豪門宅邸,抹煞生活記憶更為聰明的做法吧!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7期會訊(2011.10.1)
環教資訊類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