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裡的螢光世界

您在這裡

作者
陳修玲/毒物專家
 
美妙的螢光世界
 
大自然界充滿著螢光物質,有的是礦物,有的是生物。以硫化鋅為例,它是一種能吸收電磁輻射,再放出光能的螢光顏料。而深海底層的生物,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則發展出自我發光的本能。日前台灣的科學家,成功的將這種可以產生螢光的基因,轉殖到觀賞魚體內,因而享譽國際,創造外匯。
 
絢爛的螢光令人著迷,所以,工業界發展出螢光染料,並且廣泛運用在日常用品中,以取悅消費者。除了紙製品外,紡織品、塑膠、清潔劑、化妝品都經常被添加螢光劑。喜歡選用潔白鮮豔產品的消費者,如果用紫外線燈管測試,或許會變成閃閃發亮的螢光人。
 
有毒的螢光物質
 
螢光染料之所以有致癌之虞,主要是因為生產過程中的中間體4-Aminostilbene,會導致老鼠外耳道長出腫瘤。而且相關的衍生物,也會造成基因突變,甚至使雄鼠罹患肝癌和膀胱癌;雌鼠長乳癌。
 
根據瑞士對生產螢光染料工廠的調查結果,發現廠區的空氣、廢水都可測到微量的螢光染料,而且該廠的男性員工抱怨自己性無能的比例偏高,這和他們體內雄性荷爾蒙的濃度較低,應有直接關係。科學家們認為,禍首可能就是這些螢光物質,因為它們的構造和人造雌激素極為相似,在人體內扮演環境荷爾蒙的角色。
 
發光的再生用紙
 
使用再生紙是值得鼓勵的環保行動。再生紙的品質,是由廢紙的來源決定。再生衛生紙有螢光反應,並不足為奇,因為紙漿來源都是一般的白色回收紙。即使是接受管制的咖啡濾紙,因為接觸食物,應依「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不得檢出螢光增白劑,但是在消基會的抽查中,不合格率竟超過一半,更遑論一般用紙了。如果國內再生紙漿都能採用回收餐盒的裁邊紙,螢光劑的殘留問題應該可以減低。
 
從改變觀念做起
 
白色給人純淨的感覺,但是隱藏在背後的黑暗面,包括過度使用漂白劑、螢光增白劑、酸、鹼,竟然是環境被污染,水資源耗竭,職業勞工和消費者的健康受到威脅。而消費者對於紙的過度依賴,可能自食其果。
 
如果能夠改變習慣,以可以經常洗滌的手帕替代濕紙巾、餐巾紙、擦手紙,絕對可以降低吃下螢光劑的機率。廁所用紙以再生紙替代原生紙,不但在馬桶中好沖散也較環保,微量的螢光劑在短暫的接觸下,致癌風險相對較低。歸根究底,若一般用紙不添加螢光增白劑,回收再製成衛生紙後,消費者就可安心使用了!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