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大學生自煮在南方-食在低碳,當得時 | 文:中山大學社會所顧旻;圖:中山大學社會所張已亷 (2018/01/15)
大學生自煮在南方-食在低碳,當得時 | 文:中山大學社會所顧旻;圖:中山大學社會所張已亷 (2018/01/15)
(圖:大學生自煮在南方-食在低碳,當得時。) 什麼低碳,環境保護的重思考 這一周的實作課程也離開教室,到女宿L棟的公共空間上課,讓煮食日常在校園發生。重新思考食物、環境、與人三者間的關係,也討論生產、銷售、消費三個在食物體系裡的關鍵環節,彼此間的影響消長,...(閱讀全文)
大學生自煮在南方-生態多樣性與有機多樣性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專員蔡宛臻 (2018/01/09)

大學生自煮在南方-生態多樣性與有機多樣性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專員蔡宛臻 (2018/01/09)
大學生自煮在南方,第三次的課程,我們回到大學生生活的校園環境。中山大學宿舍是台灣少數能使用明火的宿舍,但14棟宿舍僅4棟女宿有簡易廚房空間,透過邱花妹老師及楊靜利學務長的協助,我們成功讓同學在中山大學女宿的開放空間動手學做早餐。 早餐主廚本會志工講師王巧溱,端出私藏菜單:...(閱讀全文)
拿回能源自主權 建立零碳排社區:簡介澳洲希勒斯維爾社區 | 周于萱(本會專員) (2018/01/02)

拿回能源自主權 建立零碳排社區:簡介澳洲希勒斯維爾社區 | 周于萱(本會專員) (2018/01/02)
再生能源的發展是現在世界各國關注的重要議題,但是否再生能源的發展只能靠政府跟國家來推動呢?身為一般人的我們可以做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希勒斯維爾(Healesville)做了什麼吧! 希勒斯維爾(Healesville)位於澳洲墨爾本市區東北方大約52公里,...(閱讀全文)
呷米的日常 你今天吃飯了嗎? | 文/潘嘉慧 主婦聯盟合作社企畫部專員 (2017/12/29)
呷米的日常 你今天吃飯了嗎? | 文/潘嘉慧 主婦聯盟合作社企畫部專員 (2017/12/29)
▲圖1:從來沒有如此仔細地端詳一粒米,盤子裡不同品種的米一字排開,長的、短的、透明的、乳白色的……,每一種米的姿態都不相同。(攝影:劉沅羲) 今年11月13日《上下游新聞》以〈105年農業統計破紀錄!食米量創歷史新低│糧食自給率31%,9年最低〉為標題,長期關注本土農糧議題的夥伴們,...(閱讀全文)
走出舒適圈 綠繪本志工讓改變從自己開始 | 文:林玉珮(本會常董、總會綠繪本小組召集人) (2017/12/29)
走出舒適圈 綠繪本志工讓改變從自己開始 | 文:林玉珮(本會常董、總會綠繪本小組召集人) (2017/12/29)
▲圖1:今年「低碳生活綠繪本志工」培訓計畫較以往更為縝密,長達9個月的課程,對學員的要求及挑戰也非常高。究竟綠繪本小組有什麼魅力讓人願意走出舒適圈,展開綠繪本新里程?(圖:秘書處提供) 全球暖化,造成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生所有的文明一起陷入危機;氣候變遷,造成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人因野火、...(閱讀全文)
雜糧復耕之出路——國產非基改飼料 | 文:張玉鈴 / 本會資深專員 (2017/12/29)

雜糧復耕之出路——國產非基改飼料 | 文:張玉鈴 / 本會資深專員 (2017/12/29)
▲圖1:台灣在地生產的豬肉和家禽肉幾乎能滿足國人需求,然而餵養經濟動物的飼料原料,如玉米和黃豆卻高度仰賴進口,且幾乎全是基改品系。(圖:鉅峰食品提供) 台灣雜糧質優、安全與新鮮 雜糧為稻米、小麥以外糧食作物之統稱,台灣生產之雜糧作物有甘藷、落花生、玉米、大豆、蕎麥、紅豆、毛豆、胡麻、...(閱讀全文)
食物不浪費,從了解源頭開始 | 文:沈寶莉 / 本會資深專員 (2017/12/29)
食物不浪費,從了解源頭開始 | 文:沈寶莉 / 本會資深專員 (2017/12/29)
▲圖1:10月2日工作坊當天,由香港綠領行動團隊帶領近30位參與者合力在與本會合作的「惜食餐廳」進行全台第一場餐飲業廚餘查核活動。(攝影:湯琳翔) 台灣在2006年推行強制垃圾分類政策,10年來大家對廚餘分類應不太陌生,但你知道究竟有什麼東西丟進廚餘桶嗎?食物浪費只有發生在廚餘桶嗎?...(閱讀全文)
空品指標,單看AQI足夠嗎? | 文:王晴 / 台中分會專員 (2017/12/29)

空品指標,單看AQI足夠嗎? | 文:王晴 / 台中分會專員 (2017/12/29)
▲圖1:以常成為AQI顏色代表的PM2.5為例,是前半天12小時的平均濃度,因此看到的顏色其實是過去的空氣品質而不是即時的,這代表著環保署的空品指標顏色無法反映當下空品惡化的狀況。(製圖:台中分會) 點開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網頁,台灣地圖上有著不同顏色與形狀的圖形,...(閱讀全文)
再生能源與糧食安全的兩難 | 文:湯琳翔 / 本會研究員 (2017/12/29)

再生能源與糧食安全的兩難 | 文:湯琳翔 / 本會研究員 (2017/12/29)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腳步,隨著民進黨政府上台而顯著加速前進。其中技術較為成熟的太陽光電,政府更是保持樂觀期待,並將國民黨執政時期對2025年太陽光電的總裝置容量目標,從8,700MW(百萬瓦)大幅上修到20,000MW[1],其中地面型要成長到17,000MW,屋頂型則要達到3,000MW。...(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