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過年節

您在這裡

作者
張博允

    2010年至2011年夏,我在美國度過一整年,當一位公立高中的交換學生。

    那年的聖誕節、新年、應該我一生中最棒的了。從Christmas break起有半個月的年假。23號起陸續有來自西雅圖市的伯父母、堂兄弟,和Cashmere(西雅圖動部一個環山的小村落)當地我的寄宿家庭O'bryan家的爺爺、奶奶、姑姑、姑丈、表弟妹們……一堆親戚齊聚一堂,開始有了年節的氣氛。

    首先登場的是,薑餅屋大賽。兩兩一組,Dad採購了一堆材料從餅乾到各式軟糖,Grandma自製糖霜……。我跟Sean一組,大夥兒也卯起來設計、製作、裝飾。花了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大功告成,超感動的,過程中大家互相抄襲也各自發揮創意,很壯觀,都恨起糖霜來了。

    隔天Christmas Eve,早上11點多一行人去Leavenworth,sledding(一種划雪的遊戲),超級刺激的,類似泳圈的東西,從幾十公尺高溜下來,角度頗大,可是都計算的很好不會被離心力拉出去,屁股有點痛罷了。

    晚上大家聚在the O'bryans吃大餐,跟感恩節有的拼。之後開始為餅屋的評分,結果我跟Sean竟然倒數第二,瞎了眼吧(囧)。算了,重頭戲是交換禮物。超瞎的,每個人都準備一個禮物(不用很好,大部份都是超瞎或搞笑的),按抽籤順序挑禮物,下一個號碼可以選擇要挑禮物或搶別人的。一堆白癡的東西:people crack, 寵物衣服、著色紙、玩偶、香水(上面寫G spot,笑翻了),到最後都互搶禮物,夠憨的。

    鬧到深夜(就像我們說的「守歲」),幾乎沒睡,Christmas當天一早六點不到就起來了。等到七點多大家都來了,從來沒收有收過這麼豐盛之禮物--DVD電影六片、衣服一堆、bulldogs籃球袋、相簿、遙控飛機、巧克力、耳機、gift cards……。拆禮物拆到九點,拆到手痠,非常累卻也非常滿足,大家都很歡樂。

    這一年,我在美國期間度過很多歡樂的節日,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新年……,我感受到老美特別熱中過節,對於每一個節日都「全力以赴」地精心策劃,且是大人小孩一起歡樂。不管是感恩節火雞大餐、萬聖節搞鬼道具、聖誕節互送禮物到跨年那一刻的熱情擁抱,他們總是卯足了創意與熱情來歡度。

    在台灣,我印象中,新年過節,一家人除了回到家鄉團圓,大吃大喝經常就是重頭戲;再來,大人不是串門子、聊八卦,就是打打衛生麻將;小孩們看電影、玩電動……,彷彿大人歸大人一國,小孩歸小孩一國,形式上聚在一起,感情未必凝聚。

    包紅包,給壓歲錢雖然是傳統禮俗,但總少了一絲「人情味」。反觀我的hostfamily的聖誕襪全是grandmom一手縫製,互送的禮物更是各人早早就費盡心思,送出最合宜的禮物。而歡聚的時光,總是大人小孩一起參與:扮戲、烤肉大餐、桌遊、談天。看似沒大沒小,卻有許多家庭文化在當下滋長。

    東西文化差異,人情世故不同;一樣過節,兩樣情。提供看倌們參考參考罷了。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