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分會

您在這裡

真食物與食農教育/台中綠食育培訓

食農教育的省思 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組別:第三小樹組 學員:張怡文 因為都市老師的一句話:「不要奔跑、不准玩鬼抓人!」引發了城中國小康以琳老師思考「孩子的教育到底為何?」,激起了她借助在地農村環境推動食農教育的念頭。當主流教育都以學科與才藝為導向的僵化模式運作時,康老師有了不同的作法,帶領孩子實實在在的走到農田,從農耕生活裡踏實的學習。 食農教育的推動是建立在信任孩子的基礎上:相信他們可以做到。這是一個老師與學生互信的過程,而一個好大人的身教扮演,更是整個過程的關鍵所在。老師的實作影片分享中,讓我得到許多感動,孩子切切實實的身體力行,體驗了生命與生活的教育;實作的農耕生活裡,...閱讀全文

食物不浪費/台中綠食育培訓

綠食育之剩食議題感想 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第四組學員 石毓菁 即將邁入夏季的台中,氣候是特別宜人,沒有冬日的空氣污染,映入眼簾的清晰畫面,讓人心情清爽美麗。 踏入教室時,講師Polly已經在前面等候大家,我其實非常期待今天的課程,因為等會兒有陽台種菜的手作活動,這堂課的主題是『剩食』。 其實,說到剩食,我的心情真是忐忑不安,原因無他,從小到大,我就是個標準的剩食者,在這個看似豐裕而又無憂的年代,我一直以為沒吃完的東西豬會幫忙解決,但這些背後居然是有這麼大的問題。 每年全球大約有1/3的糧食被浪費,在亞洲地區我們每人平均浪費了100公斤的蔬菜與80公斤穀物米飯,天阿!我居然浪費了3...閱讀全文

在地飲食文化/台中綠食育培訓

張瑋琦老師談在地食物系統:綠食育培訓課程(4/20) 「自己一年四季都會買蘋果來吃的,請舉手。」 張瑋琦老師在4月20日「在地飲食文化」課程的開場,便發出這個提問。此時,現場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同學,舉起了手。 「蘋果真的一年到頭都非吃不可嗎?」老師緊接著向學員提出的這個疑問,讓大家遲疑了起來。 「因為小朋友愛吃,而且營養足夠。」有些學員回答了老師的提問。 「各位,一年當中,我只在台灣產蘋果的季節,吃在地的蘋果。」老師表示,蘋果的營養成分,許多在地當令的水果都可以補足,可是要讓蘋果遠渡重洋,一年四季都出現在超市賣場的架上,這樣的農業生產體系,要耗費多少資源?...閱讀全文

主婦聯盟綠食育親子夏令營(8/10-11已額滿)

為了守護孩子的健康,讓孩子認識綠色飲食教育,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今年夏天再度推出詢問度最高的綠食育親子夏令營,期待能透過兩天的營隊,讓親子重新認識在地飲食,認識友善環境、友善健康的飲食方式。 營隊日期: 第一梯次:2016年7月14日(四)-7月15日(五)09:00-16:00(不過夜) 第二梯次:2016年8月10日(三)-8月11日(四)09:00-16:00(不過夜) 舉辦地點: 第一梯次:主婦聯盟合作社東海站(台中市西屯區福順路635號1樓) 第二梯次:主婦聯盟合作社麻園頭站(台中市西區忠明南路123之1號,2樓教室) 報名名額: 第一梯次15對親子(名額上限30人)...閱讀全文

主婦聯盟綠食育親子夏令營(全數額滿,已截止報名)

為了守護孩子的健康,讓孩子認識綠色飲食教育,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今年夏天再度推出詢問度最高的綠食育親子夏令營,期待能透過兩天的營隊,讓親子重新認識在地飲食,認識友善環境、友善健康的飲食方式。閱讀全文

夏日手作 減廢DIY:舊衣編織提籃

讓減廢減費,體現在生活中,利用自己動手做,將廢材及棄品,巧思製成獨特風格的生活用品,以及質感小物!閱讀全文

夏日手作 減廢DIY:塑帶巧變身─童玩鞠球

讓減廢減費,體現在生活中,利用自己動手做,將廢材及棄品,巧思製成獨特風格的生活用品,以及質感小物!閱讀全文

夏日手作 減廢DIY:鉤針魔法刷布

讓減廢減費,體現在生活中,利用自己動手做,將廢材及棄品,巧思製成獨特風格的生活用品,以及質感小物!閱讀全文

中食盟正式成立 宣示捍衛台灣種子多樣性

(本文同步刊登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6月號月報頭版主題焦點,月報全文PDF檔,請點選文末附件檔案下載,謝謝。) 島嶼夏日的午後,熱浪逼人。 然而在合樸農學市集悉心打造的樹合苑綠建築內,即便沒有空調,天井投射而下的卻是輕盈的日光,以樹影與木構為伴,身處其間,絲毫不覺悶熱。 天井下,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產業組長田嘉惠正為大家介紹部落傳統的一道料理:柴燒熬煮而成的樹豆排骨湯。樹豆,一種在台灣鮮為人知的在地豆科植物,強韌易生,可種在貧瘠的土地,無需農藥化肥;早期原住民族多栽植在部落田邊,採收後即烹煮食用,不僅美味,而且蛋白質豐富,營養價值高,能為部落族人補給足夠的體力。 當天(5月26日...閱讀全文

運用自然原理 打造綠適居

邀請台灣綠適居協會譚海韻秘書長,主講「打造綠適居」,分享案例及基礎的物理原理,從日照、溫濕度、對流改善家居環境,提升人的舒適感,也大幅降低耗電量,達到減碳目的。改善家居環境,應訴求自然的方式,改變建築物內的通風、隔熱、採光狀況,先談節電,再進一步思考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的加乘。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中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