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浪費/台中綠食育培訓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綠食育之剩食議題感想

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第四組學員 石毓菁

即將邁入夏季的台中,氣候是特別宜人,沒有冬日的空氣污染,映入眼簾的清晰畫面,讓人心情清爽美麗。

踏入教室時,講師Polly已經在前面等候大家,我其實非常期待今天的課程,因為等會兒有陽台種菜的手作活動,這堂課的主題是『剩食』。

其實,說到剩食,我的心情真是忐忑不安,原因無他,從小到大,我就是個標準的剩食者,在這個看似豐裕而又無憂的年代,我一直以為沒吃完的東西豬會幫忙解決,但這些背後居然是有這麼大的問題。

每年全球大約有1/3的糧食被浪費,在亞洲地區我們每人平均浪費了100公斤的蔬菜與80公斤穀物米飯,天阿!我居然浪費了3.5個我自己!真是丟掉的比我自己這個人還多好多。

但這還只是表面而已,這些剩食背後的成本,遠超出你的想像。

以牛肉而言,還要計算飼料的浪費、水資源的浪費、運輸成本的浪費,這種種浪費都進一步增加全球排碳量,使全球暖化情況日趨惡化。沒想到我過去做了這麼多對地球不好的事,不禁擦了擦冷汗,以後一定要改過才行!

Polly告訴我們,解決剩食的問題必須從源頭做起,從蔬果生產、倉儲運輸、銷售到消費,我們可以層層把關力求剩食的最少。

首先,在生產面部份,推動格外品的解嚴,人無負富貴卑賤之分,食物也無須以外貌論斷,就營養價值而言,大小並無太大差別。

在倉儲與運輸部份,以在地飲食為原則,盡量食用當地當令的食物,合乎天地間自然順勢的法則,坐飛機或是飄洋過海遠道而來的食物,不僅增加碳足跡,在保鮮方面,還會有食安問題。

以銷售面來說,超市大賣場進貨太多導致丟棄剩食的問題非常嚴重,基金會需要更多同工來推動並關心這樣的議題,監督政府與民間相關機構重視剩食問題,身為主婦聯盟的會友社員也應該投入支持,其實在這邊出入,就是因為主婦聯盟充滿理想與正能量,我們學員也要加油才是!

消費者層面,我們要發揮女性的力量,在購買與烹飪上把關,進一步教導家人綠食育觀念,吃多少煮多少,不做多餘的購買。

隨著課程進行,我們分組進行冰箱個案分析。從冰箱窺探女主人的剩食觀,看看別人冰箱回頭檢查自己的,是警惕也是學習。

最後,Polly教我們運用鮮奶瓶自己在家種菜,雖然種的是遠不夠自家吃的,但種植很是療癒,每天煩心的時候,摸摸土澆澆水,心情也跟著沈澱下來,世界在周圍不停旋轉,蹲下身來親近植物,再紛擾也與我無關了。

 

『溫柔的改革,從家庭做起,深層的力量,由心出發』

我深切的期許,期待,我們的世界會越來越好,也許,就從這裡開始唷。

----------------

盛食vs剩食

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第三組小樹組學員 蔡凱

2016.05.12

時候因為挑食沒吃完飯時,總是被阿嬤威脅: 「飯沒吃完,會被雷公打!」亦或是在扒完飯後,剩下幾粒米飯,不想吃了,也會被阿姨打趣著說: 「碗裡沒吃乾淨,以後長大會嫁著麻子臉的老公!」小時候沒有廚餘的概念,總覺得沒吃完的飯菜多被媽媽倒在院子裡小狗的飯碗裡,似乎這法子就是解決了一切。長大一點幫著媽媽洗碗時,媽媽教我「 沒吃完的飯菜可以當廚餘給豬吃。」 然而生長在都市的我,沒看過真實的豬在眼前,離真實的豬好遠,遠到很難想像台北哪裡有豬會咀嚼這些所謂的廚餘。嫁人後來到中部,這個轉捩點在當了媽媽之後,對孩子負責,從學習採買到煮飯,這複雜的廚房工作,使我慢慢感受到食物與環境間的聯結是如此重要。

寶莉在課堂上秀出一張張的照片,有種如數家珍的感覺,使我了解到什麼是一顆小螺絲也能影響整個社會。若非當年主婦的小力量,如何轉變整個社會對廚餘的重視。若沒有廚餘和台北101結合的圖片,很難具體想像廚餘的多是什麼程度。別提盛食下造成的浪費,不僅僅是眼前剩下的食物倒進廚餘桶,更是包含養成的成本,食物販售中所受到規格化而直接犧牲的格外品,或是廚師在準備過程中浪費了多少食材才端出一盤餐點到桌上,進而擴大到食物哩程中所產生的碳排廢量。而食物的產生也不只是產地生產、運送、存放到消費者的手上,這四個看似簡單卻一點都不簡單的過程。進口食物不再美好,如何妥善利用在地當季的食材才是現今社會上每個人應該好好學習的課題。

下課時間,因為想請教一點小問題,聽到了別組同學問及為何香港只有兩種菜?當下我心中想到的答案是沒農地吧?!但寶莉說:「沒人種。」這樣的答案令人感傷,工商業的社會化下,農人總像個後段班生掛車尾,不被國家所重視,反觀高價進口食物為人推崇之際,鮮少有人注意到進口食物產生更多的問題。農地漸漸成了工商社會下用來蓋民宿、別墅、營地的好地,而失去了本質的功能。然而,社會上有多少人在乎台灣自給率逐年下降的事實?農人們如何在這個孤島國家下好好立足?未來我們的子子孫孫還能在這塊土地上吃到台灣產的各項時令農產品嗎?或許負面致極,但當國家政策成了這個島國的舵,這船能駛向何處?

課堂中提及英國大量販商的自覺,然而在台灣,這類的議題是敏感如含羞草輕輕一碰就緊閉大門。對大型量販店及小型超商而言,就像潘朵拉的盒子般無法一窺究竟。近幾年各國對大型企業的強制要求起了社會公義的成效後,台灣這個小國仍舊對商人們只能無可奈何地默默接受嗎?從近幾年社會大事件來看,也未必,但如何有效長期引起大眾注意進而翻轉大巨人,使國家政策轉為幫助人民,這的確是件值得坐而言起而行的必要事。

也許身為小螺絲的我們,除了在家煮飯陪孩子之餘自覺性學習外,也能好好思考如何幫助大巨人們喚醒這樣的自覺,如何成群作伴一同在剩食這條路上使食物浪費降到低點,如何在池溏中丟顆小石頭引起陣陣漣漪影響週遭的親朋好友外,進而期待著大家也能呷好道相報,如何使社會人民共好。期待至少能變相的將剩食在一開始就轉變為盛食一同幫助社會上饑餓的孩子們,讓島國基石的孩子們吃更好的營養午餐,讓他們從小被大人們珍惜!

--------------------------

關於剩食議題的一些心得  

第三組 小樹組學員  張曉慈

  在餐廳裡,桌桌都上演著食物悲歌,它們辛苦的從土地生長,乘著車來,落入火熱中烹煮,卻即將被丟棄。孩子們看在眼中,將來也會做同樣的事。那麼動手做的應該會好一點?某次參加里山塾的活動,竟有一群人吃不完自己動手做的”一塊”豆腐,連打包都不要就請工作人員丟棄。珍惜食物,真有這麼難?

  能否不剩食,是我們家很關注的事。可是上完寶莉老師的課,才發覺從賣場超市、甚至產地被丟棄的量,遠遠超乎自己的想像。所以這項議題我延伸出兩種想法:

一、兒童慢食教育的扎根

不珍惜食物的心態,其實跟功利主義與忙碌的生活型態很有關係。因為不重要、所以可丟;無法靜靜享用,就體會不出食物的原味與可貴。試想,經常拿著紙盒匆匆吃一頓,或在學校趁鐘聲響前,趕緊吃完鐵盤中的食物,哪還有啥餘力思考其他問題。所以回歸家庭裡的飲食習慣,要讓孩子從小認識食材、動手處理烹調、懷抱敬意慢慢地吃、氣氛融洽快樂地吃,才能孩子與大人,由情感連結在食物身上,才能由衷生出”珍視”的心態。

二、發起在地推廣活動

  很難想到,挨餓貧困的人們,與賣場裡動輒萬噸的廢棄食物,的確佔著社會的兩端。而僅做到個人家庭的不剩食,對於這個議題只能幫助不到九牛一毛的改善。因此若能集結種人之力,雖非團體的學員們也可以集思廣益,從在地(台中)找出不浪費食物的管道。

例一,台中有全民食物銀行,可以參觀後了解其運作模式,再看能否加入幫忙宣導。我已先行連絡過全民食物銀行,可請基金會安排大家一起參訪。

例二,其可以分組共同尋求住家附近的超市、商店、餐廳,調查其剩食狀況,看是否可連結食物銀行、華山基金會、育幼院、老人看護中心……這類需要食物又經費拮据的單位。

-----------------

關於食物不浪費這堂課

組別: 五穀豐收組

組員:許君如

又是一堂讓我大開眼界的課。偶爾我還會為了省事,默默地將一丁點的廚餘雜夾在垃圾中一起丟棄,課程一開始寶莉問了大家,這樣會產生什麼問題?我才是驚覺,原來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下次不敢再偷懶了,一定要做好降低廚餘及分類。

食物里程動畫影片也讓我非常有感,因為曾經有到過青森現採蘋果的經驗,所以當在賣場看到『青森蘋果』馬上就會有購買衝動。而這次來上綠食育培訓,真是顛覆我過去很多的想法,除了有吃當令蔬果外,還有食物里程的概念。課後當天我也給小二的兒子看了這部『青森蘋果食物里程』的動畫,兒子看完的反應是,『可是,青森蘋果真的很好吃耶~』但當最後美國牛肉的碳排放量數據出現時,兒子大叫一聲『哇~那以後不要再吃牛肉了』。

        寶莉在課堂上挑出了食物運送的各個階段會產生浪費,令我省思好多,好多我們習慣的理所當然,原來背後要付出極大的成本與代價,而我們卻渾然不自知。近幾年來,因為生活水準提升,飲食習慣的變化,人們對吃已不再是足夠就好,而是要愈多愈好、求新求變,尤其宴客的文化,深怕菜量不足,菜色不夠會讓人嫌棄,所以往往會剩下很多的菜,以前的我,挻不屑剩菜打包的行為,而今,我學得知足惜福,也期盼能帶給更多身旁的朋友,食育的好觀念。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