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美學:一窺食品設計的秘辛

您在這裡

作者
袖袖/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志工

 

洋芋片,你會喜歡咬起來脆脆的還是軟綿綿的?同樣一包軟糖中,有沒有發現紅色就是比其他顏色有著更多數量?為什麼魚排是長方形、熱狗是長條狀、火腿要切成片狀,雪糕作成棍狀,而貝果中間要有一個洞?

【沈默的食物】製片班底推出最新力作【食物美學(Food Design)】,從人的五感出發,探討現代的食品設計,是藉由眾多科學家、心理學家、設計師及行銷專家耗費無數心血,從產品的顏色、造型、氣味、功能及聲音等面向重新打造食物外觀,營造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美學意象,最終目的就是要讓顧客願意花錢購買一個新產品,即使它的生命一般來說不會超過2年!

心理學家和科學家發現,大自然中紅色的食物,大多都是外型飽滿口感甚佳,讓人心情愉悅,因此利用紅色就可以促進購買慾及幸福感,所以紅色軟糖一般而言是其他顏色的兩倍多;脆脆的聲音代表新鮮,這就是你為什麼不自覺會喜歡酥脆的而自動排斥軟爛的洋芋片。想想看,大自然中腐敗的物質是不是都軟軟的?

型隨機能而生,長方形魚排除了方便運輸外,也讓很多不吃魚的人在外觀上已無法辨認那是魚而願意接受;你不覺得長型薯條就像是手指的延伸,相當適合拿來沾番茄醬,卻一點也不會沾惹到身體其他部位?貝果原本就是設計作為長途旅行的食物,因此中間有洞就很適合拿繩子穿成一串;雪糕是一個讓人邊走邊吃的產品,變成棍型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那此時融化的速度就變成各家品牌的必爭項目,超過一分鐘就開始融化的雪糕,你大概會一面吃一面大聲抱怨吧。

這部影片有超過一半的場景都在同一張餐桌上,鮮豔的食物顏色和刻意放慢的影像,營造出一種豐富卻又簡約的時尚美學。

“人類設計食物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食用天然食物純粹是幻想。我們只是不希望端上桌的食物,呈現它們的天然面貌。”

“食物是我們表達自我的方式。我們吃下的是價值、傳統和象徵意義。”

“社會透過食物表達自己,食物一直代表著思考方式和文化議題。”

然而,影片尾聲拋出的話語更値得我們從另一個層面思考:到底我們每天吃下的食物,是來自工業惡意的操控還是自我社會文化價值的展現,抑或是我們已經無法單純的高喊「還我天然食物」,而是要去思考我們到底追求什麼樣的價值以及冀求什麼樣的未來?

影片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ngIu-yz14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