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食育大業~台中校園午餐待改善

您在這裡

作者
張明純(台中分會副主任)/陳麗美(台中市退休國小校長)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李紳的【憫農詩】一語道破農人的辛酸及苦楚,但若將這首詩拿來形容目前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小孩而言,倒也頗為貼切。今天,之所以會造成我們孩子五穀不分、四肢不勤的後果,牽涉的層面其實相當廣泛;不過孩子在學校的校園午餐教育未真正落實,卻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之一。
 
談到學童的校園午餐,許多人都認為相較於教育大業,此乃小事一樁,可以等閒視之:只要讓孩子吃飽,營養又衛生就可以了,不是嗎?殊不知校園午餐的供應,我們應當有更多積極的飲食教育做法,如:讓孩子知道他吃進嘴裡的是什麼?從哪塊土地生長?生產者是誰?……
 
但是在學校現場,有一些現實考量卻限制了積極的做法。大致從以下幾個面向來看:
 
法令規範限制
由於政府採購法的立法精神在於「防弊多於興利」,一向都以「最低標」為決標依據,因此公務機關在辦理採購業務時,都多所顧慮,即使明知採用「最有利標」來辦理午餐供應商的採購較為合理,但在辦理的過程中無不瞻前顧後、綁手綁腳不敢多所作為,深怕一不小心即陷於「圖利他人」的罪嫌。
 
專業知能不足
學校組織內負責採購業務的相關人員,不管是校長或總務主任,甚至午餐秘書皆是教師兼任,基本上他們都無飲食教育背景,對於校園午餐的專業度掌握或涉入都不深。在這種現況下,如何遴選出適當的午餐供應商呢?
 
人力配置不均
目前台中市各國中小不管是採用何種方式供餐,幾乎已經全面提供學童午餐了,但是配置有營養師的學校並不多。台中市有三百多所國中小,全市只有12位營養師編制於市府統籌辦理全市營養午餐教育,有營養師配置的,在校園中也沒有發揮營養教學的功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甚麼。這樣的人力配置要將學童營養午餐教育辦好,真的是緣木求魚。
 
教師無意配合
學校中直接指導學童營養午餐相關知能的人員是各班級任老師,不過在老師的認知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其中並不包括飲食教育,總覺得學童的用餐非關教學,應該是家長的責任。
 
家長觀念不夠
目前有許多學童家長本身就沒有健康餐飲的觀念,他們的味覺及飲食習慣已經西化與速食化,因此就曾經發生學校邀請家長到校試吃午餐並提出意見作為午餐改進的依據,結果分批試吃到蔬食日的家長,評價皆很差,且共同意見是「這樣吃不慣」。
 
有機食材來源有疑慮
台中市大部分的學校規模都不小,若要強制規定各校營養午餐須採用有機(或無毒)蔬菜,恐怕又會產生魚目混珠、圖利某家廠商的另一個問題。
 
去年底,各縣市又爆發校園毒午餐事件後,台中分會的執委們與台中市蔡炳坤副市長曾於專案會議中建議設置跨局處室的委員會,成員包括教育局(校園午餐主辦機關)、衛生局(食材抽驗)、農業局(源頭用藥管制)、消保官、民間代表、國小校長代表,由政府和民間所組成的「台中市健康午餐促進委員會」於2012年1月正式成立。
 
目前委員會已經開過兩次的會議,由於會議的頻率不高,一學期僅開會一次,只能夠交換廣泛的表層意見。受限於招標規範的限制,台中市校園午餐的困境並未因為委員會的成立而有突破性的改善。我們也發現,委員會的設置無法給予抽檢數量偏低的農業局壓力(農業局宣稱抽檢禁藥使用與否的頻率完全符合農委會要求)。
 
另外,對於校園午餐的食材有機化,教育局目前僅能鼓勵有心的學校採取最有利標,並給予綠色標章的認證食材供應廠商做參考,但無法在制度上全面性的規範。但可以期待的是,目前教育部已經在修訂校園午餐定型化契約的文字內容,希望給予國中小辦理午餐招標時更多的自主彈性,也許這是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的。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