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校園午餐標準看台灣現況

您在這裡

作者
張小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我對於英國學校午餐的認識,是從消費品質委員會放映名廚奧立佛的影片開始。奧利佛公開學校午餐的真相,喚醒英國的家長注意到孩子們在學校所吃的食物並不健康,也促使英國政府在2005年成立School Food Trust,投注大筆經費,逐步改善學校午餐。

School Food Trust成立後,首先訂出「食物標準」(Food-based standards)(注1),以紅、橙、綠三種顏色標示食物:

綠色:代表必須提供的食物或食物類別

橘色:代表此類食物需限制供應量或供應頻率

紅色:代表禁止提供

舉例來說:

●:蔬菜、水果類,每天午餐至少應提供一份蔬菜及一份水果。

●:漢堡肉、香腸、各式肉派等加工品,每兩週只能供應一次,還須符合最低肉含量等規定。

●:巧克力糖棒、糖果,禁止供應。

看了這份食物標準,讓我感觸良多。在孩子學校公布的午餐菜單上,貢丸、甜不辣、麥克雞塊、香腸、關東煮等加工肉品常常出現。然而,教育部目前對於蛋豆魚肉類僅規定「一餐兩份,魚肉類替代品每日不能超過1/2份」(注2)。但對雞排、香腸、肉羹、魚丸等加工品的品質並無規範,而業者為吸引學童與家長,肉類常超過規定的份量。這些添加各式食品添加物,又香又夠味的雞塊、熱狗,正投孩子們所好,一旦重口味養成,簡單的炒青菜便完全失去吸引力!

此外,孩子學校的午餐供應商雖不會提供糖果,卻常以奶茶、仙草蜜作為湯品,或附贈果凍、杯子蛋糕,這讓「校園食品規範」設法減少學生攝取簡單醣類的努力付之一炬。

英國學校午餐還訂有「營養素標準」(Nutrient-based standards) (注3),針對英國學童易缺乏的營養素訂定最低攝取量,以免吃得太少;而油、飽和脂肪、鈉、糖則訂出最高攝取量,以免吃太多。

相較於台灣教育部的營養基準,我們除了訂出熱量、蛋白質及脂肪基準外,維生素與礦物質部分只訂了鈣質的基準。根據2001~2002「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況調查」(注4),6至12歲學童攝取的蛋白質過多,鈣及維生素E則不足;10~12歲鐵攝取不足的比例也偏高。

我們已有這麼完整的研究結果,期盼教育部、老師、家長及營養專業人員,能依據研究結果,協力為台灣的下一代訂出一套更細緻、且符合在地需求的午餐基準。讓孩子們在學校不僅是「有午餐吃」,更能養成一生受用的良好飲食行為。

文/張小曼(作者為本會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30期會訊(2008.12.1出刊)

注釋

1. Food-based standards

https://www.schoolfoodtrust.org.uk/UploadDocs/Contents/Documents/sft_nutrition_guide_part2.pdf

2. 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

https://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3078&QryKey=午餐基準

3. Nutrient-based standards

https://www.schoolfoodtrust.org.uk/UploadDocs/Contents/Documents/sft_nutrition_guide_part3.pdf

4. 2001~2002「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況調查」

https://food.doh.gov.tw/Academic3_2.asp?idCategory=93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