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地點:一場充滿神秘、批判、透視未來的旅程<十月談核系列(三) 後記>

您在這裡

作者
施琬茹/政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2013.10.31活動後記

當神秘揭開面紗、未知可以預測,世界將會變怎樣?十月談核系列講座進入尾聲,這一場由年輕小說家與資深媒體工作者的對話,引領觀眾步入一場充滿神秘、批判、透視未來的旅程。

伊格言,新生代小說家,以神秘、多變的寫作風格聞名於文壇;楊憲宏,具資深記者、編輯、主持人等多元身分,對社會議題具有精闢解析,更深諳政壇與社會運作模式。

兩位雖然發聲的方式不同,但是皆有一個共同身分-曾就讀於台北醫學院。以醫學專業背景來針貶社會議題,具有跨領域、全方位的觀點,頗富蔣渭水以醫學治社會的特色。

歸零出發

本場讀書會以伊格言所著的「零地點 GroundZero」為主角,帶著一種戲劇性的題材來看待核能問題。

GroundZero-具有一切歸零之意。伊格言開宗明義講道,這本書以「原爆」為主軸,由於原爆是二十世紀最大的罪惡,因此呼應書中所切入的核能問題,正是一種邪惡又無法恢復的危害。伊格言認為,他分析種種戰爭模式,唯有核能是一場停不下來的戰爭。當反對者告訴他,核輻射外洩的機率微乎其微,伊格言說,這並不表示機率為0,只要存在著可能性,哪怕再小,都是可能發生的。

善良歷史論

在這場對談中,楊憲宏以一個「善良歷史論」的新觀點,提供另一個寫作的想法。

善良歷史論強調,歷史上應該多紀錄、評論對世界有奉獻的人。就如同愛因斯坦發現E=MC2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居里夫人發現化學元素鐳等,而非極力批評希特勒在一次世界大戰的屠殺的類似事件。提及核能,楊憲宏分享了一個十分沉痛、深切的體驗。早期他接觸核電廠專訪時,發現一件震驚的事實。

在核電廠的爐心工作的工人,他們被稱作「核能吉普賽人」,為了不失去自己的職業,當進去爐心時,必須將身上的感測晶片收藏好,讓晶片永遠保持低輻射量狀態,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輻射量超標,便有可能被台電解雇,而解雇的下場往往只有一個,亦即不會再有其他公司敢雇用他們了!楊憲宏認為,核能是一個極具災難性、邪惡性的根源,碰觸過它的人很難健康生存,而擁有它的官員則是坐享其成、從中獲利。

核能魔戒的誘惑

核能的影響力絕對不僅限於其危害身體的破壞力。伊格言以「魔戒」做為比喻,他認為核能就是一個使權力膨脹的工具,在他的書中,政府官員的迂腐、濫用權力,是在核能設立之下的利益結構體,更是他所厭惡的罪大惡極,唯有破壞這個結構,才有結束核能的一天。

在此,伊格言也不諱言地說,他將台灣現實的人物放進小說中,即是為了呈現最極端的真實狀況,因為他相信,在現實中,核能一定會使他的預測成真,而這些人物都是逐步將預測推向真實的幕後推手。

無法處理的核廢料

針對反核能的另一個觀點,即是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核廢料本身仍具有輻射性,任何擁有核電廠的國家,都對這個殘留物十分頭痛,更別說是地狹人稠的台灣了!

楊憲宏引用現任新北市市長朱立倫的發言:「沒有能力處理核廢料,就沒有能力興建核電廠。」他指出,目前核廢料在台灣的儲存方式都有極大的疑慮,無論是乾式(挖坑掩埋)、濕式(浸泡池塘)儲存,都對人體、環境造成危害,同時,國際上也沒有國家會進口台灣核廢料,那麼,這些污染政府要人民如何吸收?

歷史的轉捩點,我們要勇敢站出來!

    屢次談及核能,現場總是充滿悲傷與無奈,悲的,是對於未來的恐懼,無奈的,則更是對於當前政府的失望、憤怒。

核能議題絕不能只是政黨之間的議論、炒作的工具,而應該作為人民的生存指標、健康的福祉。作為全人類發展史上的轉捩點,核能所帶來的危害,已是兩次世界大戰所無法比擬的了,而居處在面積小、卻擁有三座核電廠的台灣人民,實應戒慎恐懼,必須對政府發出我們的不滿、怒吼!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