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綠能城市的希望序幕 「No Nukes Go Green論壇」紀錄(上)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台灣反核之路長達數十年,以集中在北部(貢寮、金山)的力量為主,或許因核電廠坐落在北南部,中部民情較為高枕無憂,認為家鄉受到影響不大,實則不然,一旦核災發生,水、空氣、土壤、食物遭汙染,全台島嶼範圍內將無一處倖免。

中部反核力量在近幾年由散發走向凝聚,大型公民行動漸起,從2011年的祈福音樂會、2012年台中公園遊行、2013年萬人大遊行暨晚會、 2014年空拍排字暨街頭大遊行,及數以百計的影展、畫展、講座、聚會等。而今年(2015)不同於以往,沒有動員上街,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改以辦理大型 戶外短講論壇,將主軸定位為「節能」、「綠能」,邀請相關領域的實踐者進行分享,以「首爾省下一座核電廠」為例,期待在激情及純粹宣達反核意識之外,讓民 眾看見更多實踐的可能性,也帶來沉澱與思考。

北南東部聯合於3月14日辦理全台大遊行,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率先於前一週3月7日在市民廣場舉辦論壇,作為遊行的暖身前哨,也讓想投入遊行的民眾 得以將行程錯開。當日也有多個公民團體擺攤,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護樹團體聯盟、彰化環盟分別提供不同的環境資訊,另有荒野保護協會準備 耗電測量儀器供試用、台中地景藝術節迷失小熊特展團隊義賣無耳小熊燈籠、台灣東亞歷史資訊交流協會提供日本輻射影響案例相關資料。

開講前,主婦聯盟台中分會綠繪本志工進行能源綠繪本說故事活動,呈現《365隻企鵝》、《北極熊搶救家園》內容,吸引親子紛紛聚攏,共同思考暖化與 碳排放問題。各團體也齊聚舞台開辦記者會,高喊「廢核電 要綠電」口號,反對危險核電、從實際生活擁抱綠能,讓孩子有安心生活的環境,並表示此次活動為台 中市政府首次與民間團體共同辦理的反核行動,林佳龍市長已於會前簽署《綠色台中 永續城邦》承諾書,期望市府以首爾經驗為鑑,帶領民間一起打造綠能城市!

「我們不能再賭了─台灣廢核條件世界第一」劉黎兒/旅日反核作家

黎兒在現場完全不使用投影,幾口氣都沒換就滔滔不絕的道出許多事實與數據,直接指出「不用核電就沒電用」是假命題,仍有許多民眾陷於其中而不自知。 台灣核電依賴率僅1成,比起其他核電大國(如核電依賴率75%的法國),是最容易且最適合廢核的國家。德國學者Gerhard及日本學者飯田哲也皆認為台 灣多風、陽光充足,更有地熱與潮汐資源,具發展再生能源的潛力,近十年來全球太陽能發電綠已成長近100倍,福島核災後,各國也積極發展綠能,我國卻是發 展成長最低的國家(僅1.8%),差異懸殊,政府卻不覺慚愧。台灣各方面要取得「世界第一」的稱號,都具有挑戰與難度,但若即刻廢核,便能得到第一的美名。

災後四年的日本過的如何?受到輻射汙染的福島是無法完全收拾完畢、是無法靠近的,至今還有十幾萬人處於避難狀態,也有多數人持續和看不見的輻射搏 鬥,福島兒童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數仍不斷上升,福島電廠唯一的措施只是灌水進爐,每日排放700多噸汙染水,致使太平洋沿岸東西皆吃不得。福島政府公布因核 災死亡人數1806人,只有台灣政府和台電敢表示沒有任何一個人因核災而死。

福島地方政府掩藏真相,認為罹癌兒童皆是核災前發病,更有台灣人替為扯謊,指出災後日本已重啟核電。其實核災後,日本政府積極發展綠電,企業與民間 配合,從調整空調、燈具(LED)、能源效率著手,坊間盛行流通「快樂節電法」的資訊,省下近13座核電反應爐的發電量。事實上,在台灣反核還不需要為替 代能源傷腦筋,我們擁有說廢就廢的條件,該思考的廢核後,如何以綠能取代火力發電、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

由於政府宣布核四停機、封存,今年民間瀰漫鬆懈的氣氛,其實核一二三廠仍是台灣人性命的巨大威脅,老舊電廠每每出問題(如2012年的核二螺栓毀損 斷裂事件),就得請國外人員前來維修,台電並無處理危機的能力,且三座電廠耐震係數低、預計超用年限、危險儲存方式,及台灣北南部輻射量比東京高等問題,皆需全民持續關注。一個反應爐每日燒出等同3顆廣島原子彈的輻射物質,台灣6個爐每日誕生近20顆的影響力,台灣面積小、無撤退圈的情況下,一旦釀災,人民只落得跳海一途。

近來核廢料送海外處理鬧得沸沸揚揚,每束燃料棒處理費是近一千萬的血汗納稅錢,製成含鈽鈾燃料後送回台灣,但台灣並無燃燒此物的爐,到頭來僅是場騙 局;「福島核災」已地區命名,但若災難發生在我們地狹人稠的島國,可就不會稱作「恆春核災」或「金山核災」,而是「台灣核災」!政府不該將人民推向:面對 世界時成為次等公民的窘境。黎兒最後語重心長表示,計入社會及外部成本,核電即是最貴的發電方式、是台灣最大的不良債權,別讓這代年輕人萌起不敢生孩子的 悲哀念頭,訴求創造「要綠電 廢核電」的環境給未來的子子孫孫!

「廢核漫談」陳玉峯/生態學家、山林書苑負責人

反核的工作是在搶救世代,也是在搶救迫害我們的人。過去這35年來,核廢料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還日愈嚴重。台電不願意讓核一核二退役,核廢料還持續招標,送到得標的國家,花費更多經費處理,只為了用核廢料來製造窮人的原子彈。但照目前速度繼續下去,全台灣得累積、存放多少骯髒危險的核廢料。而其中黑幕重重,台電和政府高層到底有收受多少傭金、暗藏多少不為人知的邪惡,無人可知。政府、原能會、台電、核電廠是台灣也是全世界存在最長久的詐騙集團,從1960年代詐騙到現在,也只能歸咎於台灣人太過寬容,到現在沒遭受災變,但卻使自己一直生活在這樣的危險中。

2年前陳老師就倡議世代正義,宣告這一代人沒權力製造後代的悲慘命運。環保是最先進的政治,也是開創社會的普世價值、社會倫理。他在1990年時原本想準備2個手榴彈和公開新聞稿、資料,然後把自己吊在羅斯福路的大樓上,讓所有記者來採訪、散播反核的訊息。他也早清楚了解這樣的行為觸犯公共危險罪,但初犯頂多罰金3萬元。可是這3天在媒體產生的效應,可發揮30億以上的廣告效益。為了公教和道德理由,不惜犧牲自己牴觸比憲法更高層級法律,這就是不合作主義的體現。

保護生態的行為和不合作主義,從1975年開始,有一群美國的環保激進分子,用炸鐵路的方式阻止開發,到後來甚至有人出版搞鬼指南,教人製造社會動亂,進行破壞行為,來讓大家知道他的訴求,但這與一般違法行為不同,是以出自宗教、道德、環保、良知的動機來抗爭事物的不公不義,在考慮事情的嚴重性和急迫性後發動的行為。台灣人一再寬容台電,其實就是在虐待自己、違背良知,貽禍世世代代。陳老師已經經歷35年的廢核抗爭,卻還在原地打轉,沒有進展,為了環保,為了體現世代正義,所以才必須用不合作行為來進行更激進的工作。

沒有一片新芽會記得落葉的滄桑,但新芽也會變成落葉,世代交替,永遠會有人有道德、良知選擇站出來奮鬥。陳老師他們這一代人會持續會為了廢核繼續戰鬥下去,也希望後繼有人。今天他們依然帶著微笑,還是繼續努力為來到這世間的任務繼續努力,但同時也期待年輕朋友要把這廢核香火延續下去。

「綠能發展─台灣的必要之路」徐苙萍/展新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2012年在首爾市長朴元淳號召和全力支持下,首爾制訂了一系列超越中央標準的節能政策,他們省下96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發出的電力。同時有個村莊發起省電活動,在每家門口貼上用電數據的大海報,用比賽的方式來達到省電節能的目的,運用競賽的成就感來喚醒村民省電意識。在省電的政策和努力上,韓國的確比台灣進步許多。

台灣擁有相當好的綠能條件,現在正站在運用綠能的米字路口上,有很多選擇,但我們不知道如何前進。我們擁有相當好的綠能技術和地理條件,理論上應該可以輕而易舉的發展綠能,可是政府每年所訂下的目標卻沒有比其他國家遠大,也沒有大幅的進展,實在非常可惜。

提到再生能源的運用,其實就是綠能發展的兩大基本功: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再生能源的推廣,節流就是降低能源的使用。開源方面,電力本來就來自於不同種類的能源,在台灣能使用的再生能源就是太陽能跟風力,但政府卻本末倒置的告訴我們再生能源是間歇性的能源,無法穩定達到我們所需要的基載電力,更無法供應全年度的用量。而降低能源使用的方式,則可以改用LED燈、多利用大眾運輸、鼓勵建造綠建築、資源回收及省電器具等。

目前台灣的綠能發展正面對三大困境:

  1. 發電困境:台灣的電來自哪裡?2017年後,核電停役,台灣北部的電從哪裡來?
  2. 能源教育:要引出台灣人犧牲讓利的精神,如苑裡的風車引發當地居民抗議,或許風車真的離居民居住地方太近,但政府如果能善加溝通,讓居民都能了解、接受,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後遺症。南部有很多公共建築都用太陽能發電,而且建築物也都很有特色和美觀,為何政府不能好好宣導,廣為周知。再者,國際機構4C offshare調查全球排名的十大離岸最佳風場,有九個分布在台灣沿海,但政府都沒有著手進行,怕如此一來引發漁民抗議,如能妥善溝通協調,並落實相關配套措施,讓9個離岸風場都運作,即可以產生相當於21個核電廠的發電量,並非無核能不可。
  3. 能源政策:低廉的電價導致浪費,台灣的住宅電價是全球第三低,工業用電是全球第四低,因為使用成本低廉,導致很多能源的浪費,如路燈白天也亮,而且持續亮了一週的狀況。

綠能發展分三個步驟進行:

  • 模仿:從微觀個案到整體效應,如那瑪夏區的民權國小採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可以自給自足,完全不需要台電的供電,就足以當作模仿的對象。
  • 差異化:公民教育的宣導和教化。在德國,政治動態、國會公告、政治行為都會變成學校課程的討論內容,政府的所有行動都接受全民監控,任一人都知道政府的能源政策,即便是小學生也都可以侃侃而談。
  • 新模式:從課徵能源稅開始,例如工業用電,讓使用者付費,提高能源使用成本。

台灣不缺批評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很多事情不是政府執行就好,只要每個人願意,都可以一起投入。如果每個人都能為了同一個理念一起行動,開源節流、節能減碳不只是政府的事,只要每個人都做一點,多關心一些,付出行動,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文章未完,請續見論壇紀錄(下)。

─相關連結─

揭開綠能城市的希望序幕 「No Nukes Go Green論壇」紀錄(下)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