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小時候的食育課

您在這裡

作者
文:郭亭君(主婦聯盟合作社企畫部專員) 圖:康健雜誌、林俊朗

「以前,我們做囡仔的時陣,都去偷摘別人家的土芒果,你阿姨爬上樹,我在下面把風,大人過來,我們趕快跑。被抓到時,人家看我們是小孩子,罵一罵就讓我們走了。」在夏日裡,我媽邊啃著土芒果,如數家珍般地描述著她的童年。電風扇轉呀轉著,土芒果小顆果肉少,直接拿起來吃最快,黃澄澄的汁液沿著手臂流下,香氣卻濃烈的不得了,而芒果纖維卡在牙縫裡的感覺,讓我回想起童年時的夏天。

我是大家口中的七年級後段班,出生於台北,也成長於此。對於做農夫、做田是完全陌生,甚至曾對此有過一些抱怨。後來回想起來,我擁有的其實很多。那些發生在生活中的微小片段,可能是在被叫去幫忙「絲」註 1四季豆、在假日早晨一起上市場挑菜和選菜、夏季盛產而連續出現在餐桌上的竹筍料理,或是媽媽分享著她的味覺經驗及童年回憶中。經年累月後,成了在我身上帶不走、一生受用的生活常識。直到出社會工作之後,才發現那就是當時身為職業婦女的媽媽,所給我的飲食教育。

14 堂食物教養課

當翻開《真食育——主婦聯盟媽媽們的14堂食物教養課》時,讀起這些媽媽們的生命故事與食育經驗時,竟發現和我自己的生命經驗重疊了,更不由得讚嘆起這些媽媽為自己孩子的健康所付出的心力。俗話說:「媽媽都是生了孩子後才開始學會當媽媽的。」這 14 個故事,正是這些女性學會當媽媽的過程以及經驗之談。她們,也許曾經是職場上的女強人,也許過去是完全不懂做菜。但當「母親」這個身分到來時,她們慢慢開始關注食品安全、關心自己的孩子吃進什麼、關心自己與家人的身體健康。這 14 位遍佈在全台灣的媽媽,她們的孩子有些還在讀幼稚園、國小,有些則已經到社會工作了,甚至有一、兩位媽媽已經是「阿媽」了!她們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但卻有著同樣的「母親」身分、同樣的親子之愛。愛,讓她們柔軟,放下身段引領孩子前行;也正是愛,讓她們強韌,面對食安問題頻傳的社會,建立起孩子的後盾,以行動堅毅地保護孩子。

「未來,孩子要面對更惡劣的環境、更高的物價,卻只有更少的自然資源,孩子必須確立起自己的生活態度,才能夠面對這個世界,活得愉快,當他受到同儕影響、行動被阻礙、收到不適當的邀約時,能夠在拉扯間找到自己的立場,所以我們必須不厭其煩的一再提醒。」註 2這是曾經當過老師的林貴瑛媽媽與大家分享的一段話。飲食教育,也就是母親將生活智慧傳承給下一代,讓孩子面對世界時能夠有選擇能力。而我,曾幸運地從母親身上領受過這份禮物;未來,也期許自己能成為給予者!感謝這 14 位媽媽以自身經驗分享,讓我們相信落實飲食教育絕非難事,只要付出時間與心力,一定能夠在生活中實踐!

註 1 臺語音讀si,釋義為除去蔬果的硬纖維。

註 2 陳怡如、楊孟芬、諶淑婷等人。2015。〈林貴瑛-從教室到廚房讓食育往下扎根〉。《真食育-主婦聯盟媽媽們的14堂食物教養課》。臺北市:天下生活出版。

 

《真食育─主婦聯盟媽媽們的14堂食物教養課》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及有限責任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策劃,康健雜誌出版。內容收錄 14 位主婦聯盟媽媽實踐飲食教育的故事、食育A to Z、20 道自家製安心料理及食育小學堂。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