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給即將長大的孩子,一份能選擇未來的力量
2020 年,我們邀集了 24 位市民,在關渡國中屋頂上成立台北市第一座以公有屋頂為基地的公民電廠──「干豆好」。
這不僅是台北市的創舉,也是台灣第一個投入在地校園能源與環境教育的公民電廠行動。20年內,「干豆好」每年將有 2% 收益,投注於關渡國中的教學課程與教具資源,讓太陽能不只發電,還能照亮下一代的未來。
◇ 國中生,是能源教育中失落的一環
目前市面上多數的能源教育,幾乎都是以大人與小學以下孩童為設計對象。但當公投年齡下修至18歲、氣候變遷日益加劇,這群國中的孩子,即將參與社會決策、也即將承擔氣候變遷未來的世代,卻往往被忽略。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與學校老師協力開發一套真正貼近青少年生活的能源教育課程。從理解生活中的節電、再生能源的運作、一直到思辨能源政策與轉型的挑戰,我們希望讓國中生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主角。
◇ 經過這段時間,孩子發生了什麼改變?
我們的夥伴在持續的參與課程中,也觀察到孩子們的改變:
「有一次,一位學生在下課時跑來問我:『為什麼你們不支持核能?台灣會缺電吧,我們又不能用愛發電。』
這是一個尖銳的問題,但幾堂課後,我再和他聊起這個問題,他卻說:『核能在台灣真的有很多問題,我們不能把能源壓在單一一種,沒有一種能源是萬能藥,應該要多元發展。』」
「另外,有一次進教室,因為天氣還沒有達到可以開冷氣的標準,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圍著冷氣卡讀卡機摩擦衣服,居然真的啟動了冷氣!
但幾週後,在學期末舉行『永續股長選舉』時,當初想方設法開冷氣的學生們,分析了教室太熱的原因:「氣窗不能開、窗簾擋了風、西曬太強。同學們也提出好幾種的改善建議。」
這位夥伴也說到:「對我而言,這就是我們在這裡推動能源教育的意義。」

◇ 我們持續用創新,讓課程貼近青少年的日常
我們與校內教師攜手合作,從 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出發,連結 SDGs 永續發展目標,設計一系列具體又有趣的教學活動:
- 即興劇團與學生共演能源轉型劇場
- 用回收鋼材製作風力發電樹、認識太陽能裝置
- 透過桌遊引導學生理解能源種類與節能策略
- 透過實際實驗,揪出校園吃電怪獸
- 以干豆好為示範基地,打造學校的「能源教室」
- 舉辦「永續股長選舉」,學生發表自己的永續校園政見
當然,這只是眾多課程的部分,而這些努力,也讓我們榮獲「112 年度能源教育標竿學校選拔銀獎」的肯定!
◇ 要持續點亮能源教育,我們需要您的幫忙
這些創新的教育嘗試,部分來自「干豆好」公民電廠的收益挹注,更多則是透過基金會自籌經費支持,但若要持續深化,我們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及支持。

您的捐款,將能讓我們朝以下目標更進一步:
- 持續開創更加貼近學生需求的教案,培育因應氣候變遷的綠領人才
- 持續充實關渡國中的能源教室,打造北投地區的能源教育基地
- 透過經驗擴散,支持更多公民電廠的可能性發生
◇ 每月定期定額 300 元(/透過捐款),讓太陽持續照亮孩子的能源教育
- 支持專為青少年設計的能源課程
- 讓孩子成為未來的改變者
◇ 你可以更多了解我們的教學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