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進嘴裡的大事

您在這裡

作者
陳怡樺/南台灣非基改戰豆小組

 

引言
 
當台灣的黃豆超過九成從美國、巴西等國進口,進口黃豆又多是基因改造飼料級黃豆;當台灣的學術單位研發新基改米種試圖闖關商業化;當台灣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廠家願意標示並販售「非基改黃豆」產品,但賣場貨架上,凡是大豆、玉米穀片都隱藏了基因改造危機的同時……
 
2010年,印度透過公投成功阻擋了基改茄子進入國境;同年,巴西成功暫停種植杜邦的基改大豆,今年春天,香港也透由農事環保團體發起「正版木瓜」行動。每顆小小的種子都悄聲地訴說地球上正在發生的每件小事!
 
基因改造 世界變種
 
七月初出現一則新聞,中研院新科院士余淑美表示:「基改是絕對得走的路。2050年時,全球70億人口將暴增到90億,糧食還得增加三至四成才夠;依照目前的育種,屆時將無法供應全球糧食,各國都在討論對策、研究基改作物,台灣也不能再避談相關議題」。
 
對此,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於「種子研究室」網站上為文反駁,「目前世界糧食總產量足夠養活95億人,之所以有飢餓問題是糧食分配不均以及貧窮買不起糧食。鬧飢餓的國家連買種子、肥料、農藥的錢都不夠了,怎能負擔得起高價的基改種子呢?」
 
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基改成分的食物/食品正不知不覺地進了你我的嘴巴?郭華仁受訪時也曾指出,初步估計市場上大豆製品約有81%來自基因改造。換言之,早餐店的豆漿、速食店裡的豆類製品這些散裝產品,應該都是來自基改大豆。
 
不只如此,口香糖裡可能有基改作物成分!果糖裡也可能含有基改作物成分!別以為不吃豆類製品就能逃過基改黃豆的魔掌,市面上美國牛肉、台灣豬肉、雞肉等多是基因改造的大豆飼料餵食長大的。
 
嘿,各位消費者,到了為自己,為台灣,為未來做些事的時候了。
 
非基改戰豆小組,南台灣撒種
 
芒種之後,「南台灣非基改戰豆小組」也灑下了第一把種子,首場邀請曾於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實習一年,目前於合樸農學市集執行「藏種於農」計畫的楊淑華擔任先發投手,以「種子,與她的故事」破題,讓大家重新認識「種子」。
 
在南台灣、中台灣,甚至泰國都參與執行過稻作耕作的楊淑華談到,種子的生命力何其驚人,一粒稻穀的產量有多大?簡單算了算,保守估計一粒稻穀若有20個分蘗,每個分蘗出的稻穗產出120顆稻穀,如此算來四個月後至少可長出2400顆米粒。正因為農作物的產量驚人,看在財團的眼中就是無窮的利潤。綠色革命的發生,種子改造是農產品量產的因素,卻也因此讓種子成為大財團圖利的重要工具,近幾年的基改作物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鐵證。如此龐大的利益掌握在財團裡的時候,這個世界又會發生什麼事?
 
接著,楊淑華舉了個例,假想有一天,財團對政府說,在人類的身體裡植入晶片,每呼吸一口空氣就要收費,收費不多,只需使用者付費即可,一年每人收一元台幣。試問各位,這樣合理嗎?空氣是公共財,生長於天地之間的種子亦然。財團可以依賴種子量產利滾利,仰賴種子收成的農友生活卻是每況愈下。楊淑華接著說,最無奈的是穀賤傷農啊!當農產盛產時,對農友來說,就是一種降價大清倉,農產品放不得,放久了就壞就爛,一點一滴對農友而言,就是損失。在泰國,農作越盛產,農民的負債情況就越嚴重。
 

目前的農業經營中,農民對自己的生財工具又有多少瞭解?楊淑華談到,越高科技的技術,農民越無法掌握;米之神基金會主張:我們只教農民做農民本來就會做的事,一切以農民為中心的思考起點,而農友的轉型最需要消費者的支持。
 
面對情勢愈發險峻的糧食現況,如何守護「碗中的未來」,由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們發起的「南台灣非基改戰豆小組」,正招兵買馬中!
 
飯碗保衛戰鼓起
 
六月起,每個月利用主婦聯盟合作社南社高雄地區站所的空間舉辦一次座談,七月、八月接連兩次將邀請主婦聯盟合作社南社產品部課長鐘元鴻以「什麼是基改?淺談『基改』」及
「什麼?這也是基改!基改食品的製程及風險」為題,讓小組成員對基改有更深入的了解。小組未來透過定期的小組成員聚會凝聚策略,這股改變世界的消費力、由消費者發起的飯碗保衛戰,缺你不可!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