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在【復古食材 潮料理】之後,追本溯源的滋味

您在這裡

作者
陳怡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那張圓圓的古早餐桌配上「勾以桃ㄚ」,是我們家的廚房風景。餐桌上總有幾疊小孩不愛的醃漬物……

我的阿爸是三年級中段班,農村長大,小時後放過牛、顧過碾米廠、管過橘子園,夢想過整理一個山裡面的遊樂園,受日式教育,習劍道逾卅年…對我,他不是一個尋常的阿爸,和我同學們的阿爸怎麼對照都不太一樣。

小時候,我總跟我阿母說,「阿爸是古時候的人,都愛吃日據時代的食物…」漸漸長大之後,透過阿母,知道阿爸不愛吃時下流行的脆脆亮亮的芭樂,執著地愛吃土芭樂,軟軟的那種,吃起來有一種混著土香的味道;阿爸也不愛多汁嫩皮的大水梨,卻偏愛吃土梨仔,皮粗粗的有時候吃起來酸酸澀澀的那款…

原來啊原來…這些是阿爸記憶裡的味道,也是台灣部分的傳統食材,原生原味的那種。傳統的種子/食物是一扇任意門,通往過去的機關,和父輩祖輩的過往記憶連上線,同時也是和那段「以農為本」的歲月接上線。

《復古食材 潮料理》一片記錄當地農友如何保存山形縣原生種作物的故事。由剛過而立之年、土生土長於山形縣鶴岡市的年輕導演渡邊智史掌鏡,希望透過鏡頭找回一點一滴屬於家鄉土地的味道。

片中,年過八旬農友阿嬤說,「藤澤蘿蔔是她的菜園裡重要的小補丁,透過它的味道,她教了孫子感受且喜歡上這股刺鼻氣味,為了讓孩子知道這是屬於山形老家的味道。」為此,阿嬤年復一年地保留種子。

燒田,是一種傳統的農作方式。疏伐之後,仔細地把樹木分支分在土地上再生,燒田必須依照古老的步驟,從深夜直到天明,透過燒田可除去有害的昆蟲,過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學殺蟲劑,同時也產生了天然肥料,在如此農法下長成的蔬菜格外鬆脆多汁,百分之百的無毒天然。世世代代種植於山形的原生農作物,一直是當地農友的驕傲,卻因七零年代後,日本農產消費市場出現高產量需求,迫使農友放棄種植產量不高的原生種蔬菜,許多原生作物也一點一點消失。

除了紀錄農友的堅持投入保存之外,片中也透過教育進入小學校園,讓孩子從種植認識這些家鄉的作物/食物,甚至找到當地的異國料理大廚利用傳統食材,開發出全新吃法的料理,讓原生作物獲得嶄新的味道和樣貌,也讓人們有了重新認識這些原生種作物的機會。

看著片子的同時,與導演同齡的我想著,現在的種子行賣出的種子多是較高產量、品質一致、生長勢強,且抗病又抗蟲的F1種子,當F1種子充斥市面時,我們失去許多知道、嚐到原生滋味的機會。我們的父親、祖父,甚至更久遠的長輩的年代,常見的食物和作物是什麼?這些食物、作物又是陪他們走過怎麼樣的歲月?除了F1種子外,另一類作物-基因改造作物也正大舉入侵你我的日常生活時,我們的口味一點一滴被改變而不自知。姑且不論基因改造對於人體的危害,這些由人類發明的種子對於環境中造成的破壞,是人類難以預估的,更是人類無力挽回的。

長成於農藥時代、工業化世代的八零後如我,被剝奪眼見了清澈的圳溝、無化肥無農藥的作物的機會,我們連選擇「看一眼」的權利都沒有的情況下,就再也沒機會見到了。山形縣的山坳裡裊裊炊煙,升起,漫著食物的香氣,也漫著純粹的回憶。老爺爺、老奶奶反覆說的那句,「我想把這個種子留下來,留給下一代…」不只是想留下食物,更想留下屬於在地的記憶、文化,源源本本……


2012南方影展

影片預告-【復古食材潮料理】 Reviving Recipes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