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島之魘(零地點讀後感)

您在這裡

作者
黃嘉琳 本會秘書長

    坐在捷運裡,亮晃晃的鵝黃色空間裡裝了半滿的上學上班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這一節車廂很安靜,可能沒有人認識彼此,所以沒有人說話聊天,大家多半如我一樣,伏首垂目掛上耳機,滑動的只有一根手指和眼球而已。

    手機網路突然斷訊,螢幕跳回主頁!

    「發生什麼事了嗎?」我猛地抬起頭,查看周圍群眾的反應。安靜尋常,如同前一秒鐘,和下一秒鐘。

    什麼事都沒發生,彷彿。唯有我自己的臆想湧動騷亂:

    「如果,此時核一廠或核二廠出事,大量輻射外洩污染,無味無色無形體的致死物質漫天飄進這個城市;如果,唯一訊號只是手機剎那間的網路異常現象,在這個車廂裡所有人已面臨同樣的命運,但是我們並不知情、無法處理也難以應變,整車廂的人還在安然地駛向一天的開始,渾然不覺大禍將至:傾城之變僅在轉瞬,末世即將來臨?」

    那日,我被這個瞬間的末日圖像籠罩,想像七百多萬人居住的城市可能變成鬼域,因人工核種衰變期或長達十萬年,後代子孫將萬世不得踏入此城---這個我的幼子出世、成長、遊戲與居住的城市。有那麼一瞬間,坐在捷運的藍色亮面塑膠椅上的我,瞠目瞪視著自己的手機,莫名地驚懼至極。

    前一日,我甫讀罷伊格言的核災小說《零地點》。當然是受到書中文字描繪北台灣遭受核四廠災變前後的影響,自由聯想成現世現時的生活場景。

    2017年,島上政經中心南遷,北台灣地區已是廢墟,因二年前的核四事故災變,死亡失蹤者眾。男子失憶,藉夢境追溯拼湊記憶,逐漸聚焦到一切歸零前的真相。書中情節交織許多普羅大眾熟悉的語句及出場人物,吳敦義、劉寶傑、戴立忍、林宗堯、預算凍結、包商層層轉包、圍組體水泥牆上的保特瓶‧‧‧‧‧‧讓人以為錯置在24小時即時新聞重播的台灣媒體當中;而花蓮門諾醫院、耶穌會、原住民部落、修女和育幼院童等場景和資訊‧‧‧‧‧‧更十分貼近某些人如我輩者生命中的吉光片羽。

    我後來尋思著,難怪會在平常日子裡,因為一個甚至不能算是故障的手機斷訊而產生如斯恐怖聯想。作者虛擬與現實交錯的鋪陳方式,使讀者也將自己羅織進故事裡了,剛巧,這是一個關於末日的故事。

    以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描摩、勾勒和揣想恐怖末日所在多有,而故事內容從流行疫病、戰爭屠戮、恐怖攻擊、毒物侵襲、火山爆發、氣候劇烈變遷乃至於外星人佔領,不曾間斷地反映著人類集體潛意識裡的憂患。除了個體對死亡的戒懼,或許這些作品更具體呈現了社會群居動物的演化本能:滅種滅族的歷史記憶斑斑,唯有所有成員深切認知大毀滅的可能性,善盡趨吉避凶的個人責任,並盡力維護集體生活的利益,使之不致瓦解,方能確保族群生存演化。我們喜好這些故事,帶著緊張和警惕窺視書頁或螢幕上正在發生的災難,欣賞主角的勇氣和洞見,不過,現世安穩的正常人很難自比為建方舟的諾亞或跟外星人纏鬥的科學家,歲月靜好中末世之於我們的距離很遙遠。

    而這篇作品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建造在一個近期內台灣人具體實踐的可能性上---核四公投。假如立法院公投成案,每位享有公民權的成年人皆參與其間不得自外,因為遊戲明訂的規則中把不表態、不投票的算為否決一方,因此無論是否踏進投開票所投下選擇,都已經在這場公民博奕裡出牌賭一把了。

   《零地點》毀滅的起點是公投通過的核電廠,殺人毀城於無形的輻射外洩則徹底具備了無孔不入、無處不在與無一倖免的性質。

   「輻射穿行過牆垣,穿行過屋頂,穿行過殘破鏽蝕的管線與支架,無聲無色無嗅,無數細碎的刀鋒,緩滅般的幻影」(零地點/274頁)。

    由於看不到聞不出摸不著,益發地凸顯不可逆轉威脅的恐怖。恐怖鋪天蓋地進入城市,黏附上所有可供乘載的物質,飲水也成為輻射行兇的利刃,永久地侵奪與扭曲了所有活物,包括人體器官與母體內的胚胎,且將比所有活物更永久地存在此空間當中。

    小說家筆下末日的出現竟和現實生活中公民權的行使勾連,而核電廠發生事故的殷鑑不遠—2500公里之外的福島近日頻傳輻射污水外洩、滲漏消息,再加上毀滅性強大的物質唯有在蓋格偵測儀下方能現形‧‧‧虛構故事裡多得是真實情節的穿插,素材豐沛到足以攪擾兼且啟發我們個人的臆測聯想。尤其是當我們翻開聖經文學的扉頁,野蠻與文明、背逆和救贖等命題,早由神魂超拔的使徒將神啟中末世的情境刻畫出來,種種隱喻竟十分貼合當代核災難的場景。

 

  以後我看見,當羔羊開啟第六個印的時候,發生了大地震,太陽變黑,有如粗毛衣;整個月亮變得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在地上,有如無花果樹為大風所動搖而墜下的未熟的果實; 天也隱退,有如捲起的書卷;一切山嶺和島嶼都移了本位。 世上的君王、首領、軍長、富人、勇士,以及一切為奴的和自由的人,都隱藏在洞穴和山嶺的巖石中, 向山嶺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遮蓋我們罷!好避免那坐在寶座上的面容和那羔羊的震怒, 因為他們發怒的大日子來臨了,有誰能站立得住?」 ~若望默示錄6:12-17

 

    掩卷之後,值得一聲長長的嘆息。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