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如何成為太陽能之城?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吳心萍 資深主任

如果最近有看這兩年看韓劇,會發現空拍的首爾畫面,屋頂上滿滿都是光電板。要是換成空拍台灣的大城市,畫面上應該會是紅紅綠綠的的鐵皮違建。

太陽能,已經改變了首爾的城市景觀,首爾計畫2040年時,將使用35%的再生能源,太陽能更是主要技術[1]。首爾之所以能成功結合再生能源使用,可不像韓劇裡男女主角的愛情,轉折來得如此突然,而是有脈絡可循的,這一切可從13年前的社區能源革命說起。

圖1、 首爾的新天際線,可見到屋頂隨處都是太陽能 

成功地省下了一座核電廠

首爾銅雀社區因為區內缺少學校,吸引不了有小孩的家庭,因此社區於2010年成立社區能源圖書館,推動大人小孩都能參加的能源教育。很快地,這點星星之火因2011年的福島核災,瞬間引燃整個首爾的能源意識,也促使首爾2012年4月宣布「省下一座核電廠 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OLNPP)計畫,2014年6月首爾市就宣布「比原計劃提前六個月實現了節省200萬TOE的目標」[2]。能有這樣的成果,除了政策,社區的動力功不可沒,2015年首爾的「能源自主社區」就已達到了35座。

市民一起討論能源

既然市民是能源轉型的基石,制定能源政策,當然不能少了市民。2012 到2018年間,總計有3,200 位市民參與首爾能源政策的討論。

當初「『減少一座核電廠』這個響亮的名稱,就是市長與各公民團體一起討論出來的[3]。 OLNPP計畫中以「市民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為核心,前者確認目標與號召,後者負責執行,皆廣泛納入宗教界、學、商、媒體以及非營利組織等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而非以公務員為主體,計畫推動之前,更召開數十場公聽會凝聚共識。前面提到的盛大谷及…也是成員…[4]

首爾,超前國家部屬綠能

首爾推動能源轉型的腳步,除了以節能減少對核電的依賴之外,也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當韓國在2012年將躉購費率退場後,首爾在2018年推出在地的躉購費率「首爾型FIT」,針對228座再生能源電廠提供2千4百萬美金,還提供最高可申請80%費用的貸款,2012到2018年間,提供了4百多萬的貸款。

市民,是發電廠廠長

韓國在2015年,就透過「太陽能發電市民基金(Solar Power Generation Citizens’ Fund)」。在包括地鐵9號線開花車廠在內的四處政府場地上安裝大面積的太陽能板,於2015年8月開售,5天內售罄,計有 1,044名市民參與,且可獲得4.18%的3年保證收益。[5]

除了公共場所,讓市民可以一起當發電廠廠長,首爾民眾也可以利用自家發電,

首爾的民眾可在自家窗戶架設迷你太陽能板,政府與廠商合作,由首爾市政府補貼一半經費,民眾只要花費約台幣一萬元,即可裝設,每個月的發電量,可以提供一個家庭的冰箱電力所需。[6]但在台灣,將太陽能延伸出建物外的話,卻可能有被視違建的風險。然而,對市政府來說,推動家戶使用其實是很聰明的投資,首爾市因此可創造4,500個就業機會,而購買設備的回報率,也估計3年就可回本。[7]

圖2、 首爾的陽台可以裝自用太陽能

更佛心的,不是只有住在公寓裡的居民可以用光電而已,連社區的警衛都被照顧到,2018年,首爾的高溫一度衝到39.6度[8]。首爾市政府針對548個警衛亭免費安裝太陽能,可提供4小時的冷氣使用。至2022年,已在300個社區,為4500個警衛亭安裝。[9]

不只屋頂,牆上也裝太陽能

台灣剛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要求未來新建物的屋頂要加裝太陽能。能有效利用屋頂,將能為頂樓降溫、也能讓居民在頂樓活動時,更不用直接曝曬或淋雨。不過,也有設計師認為,太陽能板都長得方方正正,顏色又都暗暗的,不容易融入設計。而首爾提供15億韓圓的補貼,推動在牆面上的太陽能(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BIPV),讓太陽能不但融入建物,還可有不同色彩。

圖3、可融入建物的太陽能(BIPV)

結語

城市的電城市發,台灣未來新建物的屋頂加裝光電,確實是進步,但其實,我們還可做得更多,如突破建物法規的限制,讓太陽能在合理範圍內延伸出屋體;也需要更多元、可融入建物的設計,提高特別是都會區的自產能源。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