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謠言滿天飛! 你分辨得出來嗎?
您在這裡
▍廢棄綠能裝置不會滿坑滿谷,但核廢卻會核你到永遠
光電的爭議有解,但核能爭議無解。太陽能板的成分比一般手機、電視來得單純,包含玻璃(74.16%)、鋁(10.30%)、矽(3.35%)、銅(0.57%)、貴重金屬及塑膠,並沒有傳言中的不明毒物,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更好幾次帶民眾,用榔頭敲開太陽能板驗證是否會流出毒液(影片),其實就是上述幾種常見的物質。
許多人以為光電板20年後就會變成廢棄物,甚至傳言廢太陽能板會就地掩埋,事實上我國早已有回收的法規及技術,設置太陽能板,不但需要預繳回收基金,板子也會編上序號,隨意棄置太陽能板是要罰300萬的。不只國外有開發讓舊太陽能板回收成新太陽能板的製程,台灣也有開發先進的回收製程。
相較之下,使用核電所產生的核廢,在過去這幾十年間,卻總是困擾著世界各國。在台灣,成千上萬的用過核燃料棒,迄今仍貯存在本應作為過渡使用的冷卻池中,且冷卻池的空間也早已爆滿。而預設要處理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也因為國內環境很難達到同時滿足「擁有上百萬年穩定的深地層」、且「經在地居民同意」等關鍵條件,迄今連最基本的高階核廢處置站的選址辦法都尚未完成立法
。
▍核電不是國際趨勢,再生能源發電量甚至即將超越燃煤
氣候緊急,有些人認為解方就只有核電,但我們其實不需要在氣候風險跟核災風險中二選一,我們當然有更經濟的選擇,根據Ember的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 2024的能源報告中,2023年太陽能發電量的增加幅度大於其他的能源,發電量佔全球占5.5%。太陽能是能源轉型的領頭羊。連續19年成為成長最快的發電來源,2023 年新增太陽能發電量是新增燃煤發電量的兩倍多。澳洲的清潔能源委員會(Clean Energy Council)出版最新報告《均化電力成本評論》(LEVELISED COST OF ELECTRICITY REVIEW)指出核能成本是再生能源的六倍,即使按照對核能最有利的解讀,再生能源仍是新建電力中最便宜的,而且核能的成本可能比目前預測的還要高,因為現有相關研究中的成本計算忽略了核廢料管理和核電廠除役。
▍颱風下的太陽光電:協助社區度過風災
不只極端天氣威脅到我們,甚至戰爭的風險也在各地蔓延,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時,就占領歐洲裝置容量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做為威脅的手段。核電遇上極端氣候時,其實是需要停機的。
過往風災會造成許多偏鄉、部落停電十多天甚至上月,但這次凱米颱風來襲,達邦國小屋頂的太陽能設備,就提供電力給緊急民生用電使用。現在國中小都因應政策加裝光電,遇到風險時,可以增加台灣的能源安全。
至於很多人擔心颱風對於太陽能板的損害,但這是支架施工可以加強的,ˊ而且板子就算真的受損,也有保險可以負擔修繕的費用。還有,板子吹壞了,成分相對單純的太陽能板,也不會有毒液跑出。
▍颱風下的風力發電:風機健在,且填補颱風前的用電高峰
不只是太陽能,風機也在這次颱風中發威,不但發出一座核三廠的電,而且3百多隻全數沒有受損。反觀在國際上的核電廠極端氣候下,並不是一個好的能源選擇供應,法國、西班牙、瑞士等地都有因極端熱浪使核電廠無發獲取足夠的冷卻水,導致數天至數周的停機。美國紐約印度點核電廠(Indian Point Nuclear Power Plant)的三號反應爐,因颶風桑迪的引起外部電網問題導致核電廠被迫停機,直到颶風過境、環境穩定後且電網恢復正常供電後,核電廠才逐步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