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會花生 油你開始

您在這裡

作者
林雅惠/資深秘書

 

  

    本會的賴曉芬秘書長,今晚在文山社大公民週的課堂裡,將當季盛產的花生倒進榨油機裡,但她不是在推銷花生,更不是來賣榨油機,希望藉由動手榨油的過程,帶入食安事件與糧食安全的問題。

食安連環爆  傷心又傷身

    賴秘書長在講座開頭便點出「難道民眾在食安風暴裡,只能逼著自己上化工毒物課嗎?」由於近年來食安事件實在太多,無論是瘦肉精美牛、毒澱粉、塑化劑、基改飼料黃豆、胖達人麵包、大統黑心油、輻射海鮮…等等,太多議題太多專業學術名詞令人感到陌生又茫然,但問題這麼多又這麼大,其實光靠政府把關或業者自主把關的情況根本防不勝防,管制漏洞跟食物詐欺每天都在發生,變成消費者必須自己承擔風險是不合理的。就像銅葉綠素不是健康食品、香料其實就是香精、米粉不是米做,而是玉米澱粉做的(只要米成分含10%,就可以稱作米粉,這樣合理嗎?)、食品添加物單獨無害,那麼一起進入體內則可能會產生危害,就像果汁添加劑中的苯甲酸(防腐劑)、維生素C跟檸檬酸的總合就會產生致癌的「苯」,這些都是常見食物詐欺的手法,不僅讓民眾傷心又傷身。

    在2014年台灣黑心油事件爆發時,便有商人開始不斷在廣告食安事件,那就代表這些事件真的很嚴重。而這些台灣黑心油的來源,除台灣下腳油,甚至從香港、澳洲、越南、日本都有廉價非食用油的引進,出問題的7~8成的油都是進口油,事件爆發後雖然官方宣稱會在夜市、餐廳、攤商、小吃店加強管理回收廢油,大統也宣稱他們會回收油做生質柴油,但實則卻都只是謊稱而無實際有效的執行。

    2008年前台灣用油大多從美國進口,但之後卻變成越南、日本與西班牙的進口油為大宗,但這卻讓人感到狐疑,日本的豬油國內自用都不夠,為什麼要從美國進口後再輸入台灣呢?日從美進口油價為40塊,但日輸給台灣的豬油價格卻是32塊,為什麼可以拿到這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油呢?那就是因為進口到台灣是飼料油而非食用油,整體而言,有問題的油大約就是從2009年開始引進台灣。

賴秘書長秀出逐年的油品輸入趨勢圖,可看到台灣人吃的食用豬油卻年年下降,貨號3823的工業用油卻年年遽增,但台灣工業使用量沒這麼大,1518的廢食用油卻也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從這裡台灣用做食用的油源主要是甚麼就顯而易見了。

    但在千瘡百孔的邊境管理下,要如何在繁多油源中做好源頭查廠與把關,抑或台灣食品工業煉油技術已有很好的成效,在利之所趨下,其實消費者很難期待政府將這些問題管理好。一般而言,就像若市面上油品抽驗的報告反式脂肪超高,就顯示為回收油,但這個問題官學早已在三年前就發現台灣兩大油商存在這個問題,政府卻用話術與定義,幫業者說話,表示一切檢驗都合格,抑或找學者喝油給民眾看,看來都是顯得荒唐至極。

    而過去固守的食安觀念與近年也有很大的不同,早期的觀念是食品衛生的概念,要預防急性食物中毒的情況,但近年來提升至食品安全、預警層級的部分,因為當前慢性食物中毒的情況不易發現,卻越來越多。就像以前評鑑餐廳都要看有沒有蟑螂或老鼠,但在現在的社會裡,若餐廳一塵不染且沒有蟑螂老鼠,那麼有可能是餐廳用了超強毒性的清潔劑,或多使用加工食品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也是顯示過去與現在稽查食物安全的重點已經不同。

理解食在不安  找回食物主權

    一連串的食安事件爆發,主源自於產業營利以成本利潤為上、官方管制的放任與失靈、消費者多看價格少見價值,產官民三方出現結構上的問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在這樣的風浪下,消費者的選擇,也就是所謂的「食安難民」便會因此跑到有機店去,但高價食材背後,難道就不會有風險嗎? 世界糧價也逐漸上升,且因為作物集中式栽種,運輸成本增加也導致油價隨之上升,這樣就會造成有機店越來越少,難以應付實際需求的量。

    且台灣還須面對糧食自給率不足的困境,1961年時台灣的自給率超過100%,當時英國糧食自給率還不滿50%,但因為遇到狂牛症,讓英國友善土地觀念的復耕興起,直至現在自給率已超過70%,但台灣發生這麼多年的食安事件後,卻反降之只剩三成。糧食自給率不足也發生台灣黃豆來源九成多皆需從國外引進,且以基改豆為大宗,但其實台灣的黃豆在1960年左右約生產了六萬公頃的黃豆,當時是給牛吃,但現在這些栽種卻以不復見,倘若這些土地復耕,早年的黃豆收穫量其實是足以供應全台灣人食用,而非現在我們必須食用大量進口的基改大豆,因此找回食物主權對於食安何其重要可見一斑。

    反省食安問題其實是很難處理的,但透過醫生余尚儒自榨油的經驗,余醫師從自己栽種花生、到採收、榨油,一路帶著孩子做中學,了解安心食物的珍貴與重要,雖不是人人都必須從農夫做起,賴秘書長也舉自身經歷,用煮飯切下來的蔬果籽或蒂頭,丟在陽台的盆栽中,無需太多費心地照顧現在也已可收成甜椒了,顯示其實只要透過簡單的動手實踐,飲食教育並不難。

    即便現今台灣吃進口、官無能、商很黑、食物沒主權,但由於主婦聯盟念茲想食在台灣,不願也不想在食不安心,因此運用主婦力量從2014年9~11月投身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修法行動,針對標示、分廠分照、食安警察、重罰、油品追蹤追溯系統、舉證責任重分配、食品廠設實驗室、電子發票勾稽防弊、團體訴訟…等項目進行修法,除督促加強源頭把關,也能將食安資訊公開透明化。除此之餘,主婦聯盟也積極在推動綠色飲食教育上,希望將友善環境綠飲食的觀念從小紮根。

   賴秘書長也建議民眾在購買食物時的一些自保之道:

1.    懂得看標示,食品的成分標示以含量多寡依序列出,但很長成分標示每個字都看到懂,但上面的字拼湊在一起卻沒一種成分知道是甚麼,所以若發現前三個成分消費者都不認識,那麼建議就不要購買

2.    不要購買那種架上擺了琳瑯滿目卻都是同一間廠商製作或同樣原料生產的食品

3.    認識食品工業大廠與品牌背後是否為良心指標企業

4.    製造日期的先後也不代表越近的日期就是越安全,而是要了解原料的來源跟履歷

    最後在講座尾聲,600g當季花生也已炸好油了,炸出約240cc的油,可供一家四口、一日自煮一餐使用兩周,一斤花生成本約180元,如此也可思考真實的食用油的高成本與粥少僧多的情況。現場也讓學員品嘗花生油炸剩的渣,自榨油的好處在於食材可100%全利用,無浪費或廚餘的問題,油可拿來炒菜,底下的醬可以拿來當果醬,榨出來的渣則可以拿來當零嘴吃或拿來加入在點心、麵製品裡,,藉由此次體驗學習、說明與體感品香,讓大家從過程中學習並了解油品食安事件的真相,認識本土糧食困境,並知曉拿回食物主權的真諦。

※補充資料:「油」始至終?——主婦捍衛食安記實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