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節電,就在燈火闌珊處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吳心萍

剛到歐洲念書時,讓我剛開始最不適應的其中一件事就是燈光,白天裡的教室通常是不開燈的,倒不因是歐洲的建築物就一定有多好的採光,其實當時教室裡的光亮程度,已是很多台灣老師會說:「再不開燈,眼睛要壞掉」的狀況。

當時我曾狐疑地觀察老師及同學們,但大家似乎都覺得只要還讀得到黑板、書本,就沒有開燈的必要,而且看來同學們的視力都還蠻正常的。

晚上回到宿舍後,黯淡的燈光也常讓我以為還沒別人回來,但其實,我的室友們都已在宿舍裡讀書了,但每個人都只開自己書桌上的那盞小檯燈。而且,當時水電都含在宿舍房租裡的,卻沒聽過任何室友嚷嚷說:反正電費都還含在房租裡,不開大燈白不開呀。(室友涵蓋歐洲、美國還有非洲同學)

回台工作後(進基金會之前),我維持了念書時的習慣,若我是第一個進辦公室的人,常只開自己辦公桌上方的燈,此舉也曾激發無數的主管及同事對我視力的關懷。此外,還曾有同事說燈全開才能聚氣招財。(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台灣的GDP應該要超越歐洲才對)。

如果我們常常嘲笑某國是土豪,那麼,以照明的用電習慣來看,我們大概也算得上是耗電界中的強國。

以下圖工研院綠能所整理的簡報裡,可以看到這個土豪說,不是空穴來風,富有的國家,如美國、歐洲等,到了晚上,仍是一片光明,而非洲,仍是黑暗大陸,而台灣,也同樣像盞24小時不滅的光明燈。

(資料來源:李麗玲,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105年1月20日)

照明,耗費全球用電量17%,其中住家是第二大消耗的來源。回到家,我們也習慣燈光全開,依據統計,雖然一盞燈的耗電不大,但是因為家中燈具盞數多,聚沙成塔的效應下,全年的照明用電可以高達4成左右 ,而且,我們的燈光不分春夏秋冬,也不分黑夜白晝。其實這樣的照明習慣,不只對環境不友善,對我們的健康也一樣不友善。辦公室裡的炫光會讓我們工作時心神不寧,晚上回到家中過亮的環境,也會讓我們褪黑激素受到影響,威脅健康。

若想要家庭節電,將燈具換成LED是最有效的方式,以10個燈泡為例,10個LED燈,和原本白熾燈泡相比較,每月可以省下162度電,估計一年電費可以省下5千4百元。 

在基金會一月份拜訪工研院的訪談中,更得知未來LED的技術,可以達到亮度調整以及色溫改變,讓LED的使用更符合人性,可以預期未來的照明技術可以更加節電。

但除了依賴技術的進步,更關鍵的是我們必須減是對於照明的需求,家中的照明,是否要光亮如白晝,其實是未必的,家中的光線其實應該以舒適放鬆為主,並不需要強烈,因此可以調節亮度,或是減少盞數。

另外,若家中正在裝潢,更可以從根本著手,盡量使用可以低垂的吊燈,讓需要照明的地方有光亮即可,不需要從天花板的高度就照得滿室光亮。

光明的居家環境讓我們感到舒適、安全,但過度的照明其實是不必要的浪費,也損害我們的健康,透過更換燈具,及減少不必要的光亮,就可以好好照顧身心和環境。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