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藩籬的芭辣花 食物自煮最安心

您在這裡

作者
文:忻儀(南部辦公室專員)
由主婦聯盟基金會高雄環保小組召集人王南琦發起的「芭辣花愛百元料理」社團,從2015年12月開始創立不到 1 個月,就吸引近 4000 名網友加入,族群橫跨歐美日,更有媒體對此族群做出報導。以 1 名家庭主婦 1 天要煮 3 餐來計算,1 年要煮出1095餐,菜色要變化、準時、營養、經濟實惠、滿足全家人喜好,還要對抗層出不窮的食安黑洞,王南琦表示:「唯有拿回食物的自主權,才能做出令家人安心的料理。」
 
連結生命經驗,用料理分享生活
 
社團成員上傳作品時,會附上食物來源、產地、價格,並彼此分享食譜,就連旅居國外的網友也加入介紹當地食材,以及如何做出一解鄉愁的料理。令人驚訝的是,原來一種食材可以做出來的變化這麼多,也讓對於每天煩惱要煮什麼的人來說,多了一個尋找靈感的管道,更重要的是,每一道料理連結的故事,是每個人成長中的背景和記憶,並透過食物傳承給自己的下一代,在餐桌上凝聚全家人的情感。
 
兩朵芭辣花的故事
 
一直以來,李昭吟都相當重視食材的選購,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後,擔心在外面讓他們吃到太多添加物的食品,所以就更認真自己煮食,她認為在家自己煮飯的好處,除了傳遞給孩子最直接的食安觀念外,用有媽媽味道的食物凝聚家人的情感,是在外面餐廳吃飯辦不到的事;有時跟六歲雙胞胎女兒在廚房的約會,還有聽到她們說媽媽煮的菜很好吃時,就覺得一切都好值得。李昭吟表示:「在『芭辣花愛百元料理』裡,好好吃飯、料理這件事情不再困難,對想身體力行的人來說,形成一個彼此支持的網絡。」
 
圖1:李昭吟認為在家自己煮飯的好處,除了傳遞給孩子最直接的食安觀念外,用有媽媽味道的食物凝聚家人的情感,是在外面餐廳吃飯辦不到的事。(攝影:李昭吟)
 
吳莉萱一家人目前定居羅馬,她說:「透過食物與食材,產生了跨文化與國界的連結」。在當地要取得安心的亞洲食材相當不容易,除了透過中國超市購買,就是趁回台灣時在主婦聯盟合作社大量採購,但也常遇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在2011年發生毒澱粉事件後,在歐洲已經買不到台灣味的冷凍包子,「為了想吃中式麵食」的欲望驅使,就從水餃、包子、饅頭、蛋餅、蔥油餅開始學起,連冬至時的小湯圓也是自己搓來的。另外,吳莉萱也介紹了羅馬式花椰菜、朝鮮薊、結球茴香、蕪菁葉、蕁麻葉等,在台灣較少見的食材料理方式,讓大家了解在國外是怎麼推動低碳飲食,以及當地有機市集所販售的食物資訊、價格行情等資訊。
 
圖2:社群裡,身在國外的夥伴們也會介紹在台灣較少見的食材及料理方式,上圖的是盛開的櫛瓜花與新鮮的朝鮮薊。(攝影:吳莉萱)
 
透過社群打破藩籬,重拾食物自主權
 
選擇有機、無毒、友善大地的食材,對於許多人來講似乎是道門檻,更何況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頻繁煮食更是件困難的事,原先只是單純理念的社團,竟意外地打破這些藩籬,即便食材來源不同,相同的都是用愛心在為家人的健康把關!從各界「芭友」踴躍的回應來看,芭辣花已穿越了這道封閉的高牆,這股凝聚力正緩緩的發酵、相互連結,幫助更多人拿回食物自主權,才能真正食得安心。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