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電於民-從澳洲大選看社區型再生能源
您在這裡
*編按: 澳洲總理騰博(Malcom Turnbull)2016年5月8日宣布同時解散國會參、眾兩院,並將於7月2日進行全院改選。澳洲長達8周的競選活動就此展開。澳洲上一次國會選舉是在2013年9月,自由黨(Liberal Party)和國家黨(National Party)擊敗執政近6年的工黨(Labor Party),上台執政。
國家的再生能源目標,通常非常恢弘,目標往往高到讓一般人難以想像自己有參與其中的可能,但其實,再生能源的楷模國家如德國和丹麥,公民的參與扮演了至為關鍵的角色。
澳洲是個產煤國,能源自給自足之外還可賣到台灣,但即便如此,澳洲仍有轉型成低碳國家的長期規劃。去年(2015)自由黨聯盟和工黨協商出2020年要達到33,000GWh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法案(Renewable Energy Target, RET)。
澳洲的大選即將在7月2日舉行,各政黨也提出不同的再生能源政見。預期在2020年時,澳洲的再生能源將達到23%。根據「清潔能源委員會」(The Clean Energy Council)推估將需要投入10兆澳幣以達到202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
而更長期的目標呢? 執政的自由黨聯盟提出在2030前不更動目標,意即再生能源的占比有可能因此下降,與此同時,勞工黨的再生能源目標為2030年達到50%,綠黨則為90%。
除此之外,各黨還針對地方型再生能源的發展提出政見:勞工黨提出98.7百萬澳幣,綠黨提出265.5百萬澳幣的預算來支持社區型再生能源專案。
Energy for the people,人民的能源
先不論哪一個黨提出的目標,光看到這麼大的目標和規模,我們可能就認為要達到一定都只能靠政府及大企業。為什麼澳洲的競選政策還要特別提到社區? 因為,社區可以參與供應端的專案:如再生能源的安裝及儲能設備;以及需求端專案:包括社區教育、能源效率及需量控制等方式,來一起參與再生能源的發展。
簡單來說,社區型的再生能源專案,就是由地方的公民們共同持有、共同參與及共同分享。
地方型的小規模再生能源,真的能幫助一個國家達到再生能源目標嗎?不可諱言地,擁有更多資源的大企業當然比社區站在更有利的位子上。但我們常忽略了:能源的轉型需要高度的社會意識和參與,而社區型的再生能源專案就扮演了這樣舉足輕重的角色。
舉例來說,丹麥2020年設下50%的再生能源電力的高目標,要歸功於1970年代起,地方就開始推動再生能源打下的基礎。而身為再生能源模範生的德國,能在2015年達到32%再生能源的成績,並設下2025年要達到40-45%的目標,也要歸功於超過850家能源合作社。能源合作社也在英國扮演能源轉型的推手,連在美國的數目也在增加。
在能源研究領域中頗具權威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報告」(Renewables Global Status Report) 2016年版裡,也特別以專章分析社區型再生能源的發展。
澳洲,也才剛開始意識到公民在發綠電的重要角色,澳洲「能源與環境市場研究中心」(Centr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Markets, UNSW Australia)撰文指出,政府應該要設計兩種推動再生能源的機制:一是給大型專案,另外就是給小型企業及家庭。
澳洲的再生能源發展仍以大型的專案為主,主要是風力、水力和生質能源,而太陽能依目前的趨勢看來,也將以大規模為主,其實澳洲有著人均最高的太陽能比例,那為什麼澳洲的選舉還需要提到社區型專案呢?
因為有14%的澳洲人住在公寓裡,所以不是每個澳洲人都能在自己的屋頂裝太陽能。而目前澳洲小型但成長中的社區型專案達70家。
發展地方型再生能源需要甚麼支持?
國際的經驗顯示,政策和其他配套措施是地區型能源模式能夠成功的基礎,地方常常缺乏基金、知識、及網絡來發展專案。穩定的支持系統,可以減少風險、建立地方的能力並增加經濟上的可行性。
「社區發電廠」需要技術、法律和行政等方面的支援,澳洲由國會成立的非營利組織 「Moreland Energy Foundation」就扮演著協助公民及地區發展綠能的角色。
而這次的選戰中,綠黨的計畫也包括稅賦誘因等以支持地方再生能源的發展;自由黨聯盟則提出提供地方再生能源總計5百萬澳幣,每案1萬5澳幣為上限的地區型專案補助,補助項目包括了安裝屋頂行太陽能、太陽能熱水器、小型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
可見,社區型的再生能源投資,也可以創造鄉村和區域性的投資及工作機會。
最重要的,社區型再生能源發展的經驗,可以讓人民共同重新檢視電力市場結構,包括政策面的橫向連結以及躉購政策等。
*以上資訊摘譯自:Iain MacGill, Co-director, Centr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Markets, UNSW Australia , The Conversation, June 24, 2016
結語
澳洲的土地是台灣215倍,人口只有2千多萬,為了14%居住在公寓的人口不能投資自己的再生能源,都想到了要發展地方的模式來推動公民參與。地狹人稠的台灣,也有看到這樣的急迫需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