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大專生減塑競賽 青年秀出創意環保實力
您在這裡
在 2016-09-06 發表
多數人認為,大學生因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加上普遍外食,是製造塑膠垃圾的大宗。台中分會於今年3月至6月舉辦「大專生創意減塑生活徵件競賽」,鼓勵全國大學生以各種創意落實減塑生活,或擴大影響力,捲動店家或生活圈。
全國學生響應 評審難分軒輊
全國共33個隊伍報名,由評審團(台中分會代表謝文綺/張明純/楊淑慧、小事生活‧無塑生活實驗空間創辦人洪平珊、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胡介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許惠婷)評選10隊入圍。發表會當天,來自北中南的大學生們,各自闡述精彩點子和兩個月來的執行歷程,最後由政治大學、台灣大學、台中教育大學、彰化師範大學學生團隊,分別獲得第一、二、三名及特別獎,另有 6 個隊伍獲得佳作,入選隊伍可分為 3 個類型:
▲圖1:阿拱隊秀出塑膠袋回收裝置的妖怪頭設計。(攝影:陳穗妮)
第一類:輔助型服務
「阿拱」於校內設塑膠袋回收裝置,清潔後給予店家或學生使用,創造循環的互動平台;「台大根與芽」則於校內進行餐盒租借模式(用畢歸還後交由廠商清洗)。
第二類:教育推廣
「塑敵大隊」與海線社大及店家合作,民眾若自備餐具購買餐點或飲料,可累積點數並獲社大學分優惠卷;「去去塑膠走」集結中部數個大學社團,討論個別推展行動,並自行設計生動教案,至中部幼稚園進行宣導;「Ideonella sakaiensis」創立粉絲專頁傳達減塑資訊,並舉辦打卡送贈品活動,更進行校園(含學生及教職員)團購,賣出了逾兩百組不銹鋼吸管和餐具。
第三類:自身生活實踐
「欲塑則不達」、「超音速戰隊」為落實生活減塑,除自備餐具外,也處處發揮豐富創意來取代塑膠用品;「減塑慢行」設計趣味、精美的《減塑大富翁》遊戲,比賽誰最快完成減塑減量任務、抵達終點;「環杯時代」於組內進行使用環保杯競賽,違規者則遭罰累計愛心捐5元或跑操場。「兩岸三地隊」拍攝紀錄片,紀錄自身用塑、減塑生活的差別,讓自身與身邊親友有感並有所改變,更將影片透過網路平台傳播。
▲圖2:「減塑慢行」的《減塑大富翁》遊戲,設有減塑減廢關卡,比賽誰最快完成減塑減量任務。(攝影:「減塑慢行」隊伍學生)
減塑實踐的箇中滋味
節錄學生們行動過程的真切感受:
一、我們在意的環保問題,也許在別人眼中不那麼嚴重,想要有些改變時,週遭的人並不想跟上;塑膠袋蒐集期間總量為160個,回收裝置目的並不是收集龐大數量,而是希望大家反思自己的使用狀況。(王彤瑋@阿拱隊)
二、減少購物也是重要一環,購買前要三思,減少製造塑膠垃圾。(許嫚真@去去塑膠走隊)
三、向花店要求省去包裝時,老闆竟多送兩枝花,更用麻繩束起、綁蝴蝶結,添增花束質感;忘了帶環保袋,又遇到有機蔬菜大優惠,怎麼辦?急中生智用格紋襯衫綁成購物袋,好穿搭又實用; 就診中醫期間,消耗了數十個塑膠藥袋,改成一個大玻璃罐裝納,配個小湯匙定期取量,就能解決。(欲塑則不達隊)
四、養成攜帶環保杯的習慣後,常去的早餐店老闆娘還會寒暄詢問:「今天有帶杯子嗎?」這種「旁人關心成為持續動力」的感覺非常奇妙呢!(張斯羽@環杯時代隊)
五、5 個組員的 1 週塑膠品用量已超過 1 公斤,若一個班級 40 人,每週至少 8 公斤塑膠垃圾,一所 3、4 千人的學校會到半噸以上,足以覆蓋 1 個標準足球場,實在驚人。(馮振國@兩岸三地隊)
▲圖3:忘了帶環保袋,又遇到有機蔬菜大優惠,怎麼辦?急中生智用格紋襯衫綁成購物袋,好穿搭又實用。(攝影:「欲塑則不達」隊伍學生)
大學生可以 人人都可以
不論改變自身或影響他人,學生們皆將行動視為實驗並不斷修正。兩個多月來本會與學生們互動期間,彷彿一同感受了艱澀思考、執行挫折及回饋的感動。透過競賽,我們發現:
一、將「減塑」化為創意、有趣的事物,而非教條式的規範、比較式的挑人毛病,能引起更多群眾的的參與意願;儘管有些隊伍不是直接執行「源頭減量」,卻能因其發想讓群眾能撐過減塑過渡期。
二、減塑對原本沉浸便利世界中的學生來說並非理所當然,卻因參賽誕生轉折,包括接受些微不便利、忍受旁人及店家眼光,這些覺知最難能可貴!
三、參賽學生們除了改變習慣,也走出舒適圈,和外界對話(同儕、社團、幼稚園、街頭群眾)及串聯(店家、校方、社區大學、廠商),加速計畫推展。
四、隊員各發揮不同長才,企劃、美術設計、公關等角色彼此互補,相信未來能再以更成熟的組織模式參與不同議題。
五、許多隊伍成功減塑的共通點為「計量有感」,不論秤重或計件,一旦留下紀錄,便能分析垃圾種類及來源,有效改變消費行為,建議所有即將投入非塑生活的民眾可試試。
學生們說,付出的行為如此微小,但在大體制的結構下,點滴累積就能確切感到世界在改變。我們樂見這些心路歷程,未來若再開辦競賽,或許會來個上班族、中學生、主婦(想必競爭激烈)等不同族群的嘗試。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