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毒午餐事件之反思-拿回飲食自主權

您在這裡

作者
陳儒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任

11月1日,消保會抽查台灣6縣市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供應商和團膳公司,發現全數57件午餐食材中,就有4件加工肉品被驗出氯黴素、氟甲磺氯黴素、恩氟沙星等動物用藥;6件蔬菜被驗出有農藥殘留;在18件CAS食品中,竟有2件認證食品也被驗出。據估計,違規食材至少供應233所學校、共11萬份以上的午餐。

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次校園午餐出現問題。5月9日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檢發現豬肉中含有瘦肉精以及6月8日台北市也發現二款校園午餐大腸桿菌過量;加上目前沸沸揚揚正進行第二波的蒐證及調查工作的午餐回扣弊案。

校園營養午餐既不營養又暗藏禍心。因此,11月8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黨、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教師工會等團體,共同至教育部陳情,要求教育部應負起教育主管機關的責任,照顧廣大學童健康。

飲食自主權

主婦聯盟基金會多年前就推動「許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家長關心校園午餐」的計畫,當時提出「吃得飽,更要吃得健康」、「為健康教育,把關落實學校營養師制度」、「讓團膳吃得安心,加強採購與品質的管理」、「擴大內需、促進就業,落實地產地銷的精神」及「國土復育,回歸自然健康,支持有機農業」等五項訴求,現在看來依然是非常合理且具前瞻性。

然而,在目前現行的校園午餐制度下,這樣的訴求也面臨許多現實上的困境。

例如:校園午餐採購以價格標決定,價格低者得標,廠商當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的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潤;校園營養師名額在基金會多年前提出呼籲後,教育部以5年計畫執行配置,預計於今年年底完成,然而營養師作為監督角色,是否可能受制於校長或廠商的威脅利誘,以致採購監督功能無法彰顯,也令人擔心;另外,在落實地產地銷及有機農業方面,有些學校會選擇與當地有機農友契作,但小規模的供應或許不成問題,若要擴大實施,以目前政府農地政策使優良土地逐漸消失的現況看來,亦是緣木求魚。

此外,由校園午餐的供應鏈來看,家長付費請學校提供午餐,學校招標選擇廠商,廠商提供食材或團膳服務,營養師監督食材安全及設計菜單以確保孩童能均衡攝取所需營養。在這一連串的過程當中,只要有一個環節疏失,就會造成傷害。

那麼,請各位家長仔細的想想,您家小孩的飲食自主與衛生安全,是不是都掌握在陌生人手上?發生問題賠上小孩的健康,這樣的後果其實家長也是有責任的。當然你可以說,我既然付了錢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應有的安全衛生品質,但你真的只有付錢這樣的選擇嗎?有沒有可能其實只是圖個方便簡單,而忘卻飲食自主權可以由自己掌握,例如:挑選環境友善的食材,親自幫小孩準備便當?

當然,在生活步調緊張匆忙的現今生活,幫小孩準備便當對很多父母來說都是天方夜譚,甚至視為畏途寧願花錢了事。但是,有多少人真的試著做做看呢?一週一次也好,有沒有可能呢?

學校≠餐廳

在這次的校園毒午餐事件,有許多團體提出建議與改善方式,諸如要求政府加強查緝與抽驗、希望校園營養師發揮把關功能、強化家長的監督角色、希望校園午餐能提供在地友善環境的食材等等…,若可確實執行,對於校園學童的飲食安全自有相當程度的保障。

但是,我們也應該思考,學校真正的功能是什麼?學校是一個提供學童獲得知識及學習思考的教育場所,除了提供正確的飲食及營養教育之外,它還應該要肩負學童既要吃得飽又要吃得好的義務嗎?

學校不是餐廳,我們是不是把原本應屬於自己的飲食自主權力,一方面拱手讓出,另一方面卻指責別人未善盡全力呢?

自己準備午餐

        校園毒午餐事件暴露許多行政管理上以及飲食衛生安全管理的缺失與漏洞,而在議題熱潮上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政府及學校信誓旦旦的說,我們已加強稽查管理,避免下次再發生類似事件等等說辭。然而,我們也總是發現很多次言猶在耳的時候,下一次的事件卻又爆發。

除了一直不斷要求政府、學校、廠商負起責任之外,我們還有沒有別的做法?

要不要認真的試一下,利用對環境友善的食材,幫自己及小孩親手準備午餐呢?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8期會訊(2011.12.1)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