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食育小學堂】課程活動報導: 減塑一起來─一次性用品減量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全家食育小學堂的第四堂課--減塑一起來!part 2」

       在第四周的全家食育小學堂,我們再次來談談環境與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戰爭。在活動一開始,講師就以綠繪本《救救我們堆滿塑膠的地球》作為開頭,讓大家想想身邊有什麼東西是塑膠製品?我們應該如何去分辨與選擇呢?當我們上完這堂課,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實踐減塑行動呢?

 

「轉頭看周遭,我們生活中的塑膠製品有多少呢?」

        在綠繪本《救救我們堆滿塑膠的地球》中,小男孩被問到「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是由什麼做出來的嗎?」,在繪本中的廚房堆滿了各式的塑膠製品,例如滑板輪子、牛奶瓶、原子筆與塑膠袋…等;回到真實生活中,手機殼、筆電、告示護備膜…等數不盡的塑膠製品都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這時,講師拿出了數個塑膠製品請大家進行分類,我們應該如何分辨這些塑膠的差別呢?其實塑膠的分辨記號大多都隱藏在塑膠製品的本體,我們可以從塑膠製品上的三角形標記進行分類。

        塑膠總共七類,而依安全性來分則分成五類,第一類比較安全的塑膠為2號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4號的LDPE(低密度聚乙烯)與5號的PP(聚丙烯);第二類應減少使用的塑膠是1號的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多為寶特瓶,然而PET的單體原料毒性強又含銻,建議減少使用;第三種應該禁止使用的塑膠3號的是PVC(聚氟乙烯),單體的氯乙烯是致癌物,也是戴奧辛的原兇之一;第四種應限制使用的是6號塑膠PS(聚苯乙烯),多為保麗龍或養樂多的容器,苯乙烯可能是致癌物;而剩下無法歸類的塑膠便是7號塑膠。

       

「來自塑膠的毒害?」

        為什麼我們需要進行塑膠分類呢?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保鮮膜有PVC、PVDC與PE三種,而其中只有PE製成的保鮮膜比較安全,當我們懂得為塑膠進行分類,就能夠避免挑選到有害的塑膠製品,即使不小心買到,也能夠透過使用不同的方法減少接觸塑膠的毒害。

另外,塑膠含有塑膠添加劑叫「酚甲烷」,是一種環境賀爾蒙,多來自聚碳酸酯、環氧樹酯、聚苯乙烯等化學材料,成品包括奶瓶或是罐頭。美國有研究指出,酚甲烷會促進母鼠的子宮陰道細胞增生,讓懷孕老鼠生下的小鼠精蟲數較少、攝護腺腫大。除了懂得分辨塑膠的類型之外,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製品才是上上策。

 

「除了對身體造成傷害,塑膠也是環境破壞者」

        大部分的塑膠製品只會因為陽光照射而分裂成細小的碎片,無法被生物分解,然而許多塑膠製品都被製作成一次性用品,例如塑膠袋、寶特瓶、紙餐盒上的油水隔離膜…等等,它們被使用過後就遭到廢棄,所以我們環境中處處都有無法分解卻又不再使用的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的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也同時催化著地球的溫室效應。

講師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出門只帶錢包,究竟會使用到多少一次性用品?假設每次使用一次性用品會造成20克的碳排放,每日購買三餐的時候使用塑膠製品或一次性用品,如塑膠袋、免洗筷或是紙餐盒,即使每一餐只使用一次,一年就會產生21公斤的碳排放。我們都將成為溫室效應的兇手。

 

「減塑政策與環保行動需要併肩同行」

        政府在2018年擴大減塑政策的管制對象,多數的店家都不得提供免費塑膠袋,但是由於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網路購物的「過度包裝」與餐飲外送的「免洗餐飲」仍導致塑膠用量不減反增,所以限塑政策成效不彰。「減塑」不僅僅是政府所關心的議題,更需要由我們民眾付諸行動,減少塑膠與一次性用品所造成的汙染,使我們生活環境更加美好、地球永續發展。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