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主題一:有機淨零必修課–減少農業排放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主題一】有機淨零必修課–減少農業排放

主講人: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陳琦玲研究員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黃裕銘副教授


 

減少農業排放-陳琦玲研究員

    盤點農業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排放源主要為水稻田的厭氧甲烷菌、肥料施用過程的氮排放、農業機械廢氣排放、畜牧氣體排放等。國際間做出的因應如下:

        而台灣在農業減碳上的實際作為,如 :水稻田因為二期作的種植環境溫度較高,甲烷的排放量也相對一期作高,因此調整採用間歇性灌水的策略,使水稻生長期浸泡在水中的日數減少,藉此降低甲烷排放,又不干擾稻苗成長。

       另一項減碳實際做法,即是針對施肥行為做調整。肥料使用佔農業土壤近九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肥料利用率低,提高肥料利用率為減排關鍵技術與策略。首先在肥料製備過程增加通氣性,並提倡合理化施肥、施用緩效性肥料、葉面施肥或施用硝化抑制劑方式改善農業土壤碳排放。

       在土壤中施用生物碳對碳匯有著很好的作用,而相較於其餘一般的農田現行操作,生物碳對於土壤的有機質年增率有較好的表現,有機質的量多意味著可以抓住更多的碳儲存於土壤之中,陳琦玲研究員指出,施用一噸的生物碳就能蓄存約莫兩噸的碳量於土壤中。此外,生物碳屬於極鹼性,亦可用來改善酸性土壤。在淨零排放的浪潮下,生物碳的能力不容忽視,絕對是環境永續的功臣之一。

農田管理-黃裕銘副教授

    黃裕銘副教授以專業的化學角度切入,有別於大家所聚焦的碳排放,他提出邁向淨零排放不容小覷土壤中的氮管理。氧化亞氮(N2O)是溫室氣體之一,使地球暖化的能力比二氧化碳要高出300倍,研究發現最大的N2O貢獻來自農業氮肥的施用。在土壤透氣條件下會有硝化作用,是指硝化細菌將氮轉換成植體可利用的型態,過程額外產生的N2O非常低,不會超過2%;反之,脫氮作用則是在缺氧環境下還原氮,從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營養的含量,對農業生產不利,產生的N2O相較硝化作用高出許多。

    緣此,黃裕銘副教授強調須考慮土壤中分子的氧化還原電位,因其與產生脫氮現象密切相關,並提出DNDC模式(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意旨脫氮及分解模式,是電腦模擬農業生態中的碳與氮生物地理化學反應,可用來預估作物生長、水分境況、土壤碳的動態等,作為衡量農田生命周期的依據。藉由DNDC模式可以讓我們預先了解農田現況,方能擬定策略應對淨零排放,調整適當的施肥灌溉模式。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