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自然中心

您在這裡

作者
王書貞/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環境教育規劃師

你有聽過自然中心嗎?它是休閒農場嗎?你知道自然中心強調教育、保育、研究、文化、遊憩的功能嗎?那台灣有這樣的學習場域嗎?自然中心的經營發展概念是從國外引進台灣的嗎?就讓我來為各位介紹囉!

認識自然中心
 
自然中心(nature center)的概念源自於國外,由於都市快速變遷,人們渴望擁有綠地或公園,渴望與自然接觸,於是自然中心便因應而生。在歐美國家,連結田野現場與學校的學習起源很早。在英國1892年Patrick Geddes爵士在
Edinburgh設置了英國的第一個田野學習中心。透過中心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力,協助教師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並運用安全合宜的教學場地,給予參與者良善的教學品質與空間服務。
 
自然中心(nature center)與環境學習中心(environmental learning center),指的都是在一片具有環境教育資源特色(不論是大或小)的土地區域上,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專業課程方案與適當的環境資源,整體發揮其能量,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給第一線的顧客如學校學生、一般社會民眾,以達成教育、研究、保育、文化、遊憩之多功能目標的環境教育專業設施(註)。
 
因此自然中心可以說是一個提供戶外環境教育的學習場域,也是築起人與自然關係的平台,更是一個社區的服務機構。透過了教育體驗的過程,鼓勵民眾來摸索發現自然的曼妙,並藉由學習在地的風土民情,拉近人與土地、人與生活的連結,在過程中尋回簡單的快樂與滿足,體認環境保育的重要,最後甚至願意以積極的態度為環境付出承諾與行動。
 
日本KEEP自然學校
 
近五十年來,自然中心不僅在歐美國家,就連亞洲地區的日本也都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茁壯。
 
今年六月底與野柳地質公園的夥伴一同前往日本山梨縣拜訪一個名為KEEP的自然學校。從進到遊客中心,就被他們細膩的設計所吸引,手作的解說展版、可愛有趣的學習單、生動的角色扮演道具、真實生物的觀察箱、季節變化的記錄牌、驚喜的蛇皮身高尺、溫馨的叢書閱讀角、生物猜一猜比對區等。每個角落、每張桌面融入環境教育的概念都很用心。
 
在KEEP有一間睡鼠博物館,介紹一種很特別的生物,體型大約十公分左右,冬天會冬眠,睡覺時的體溫為0度,清醒時則喜歡吃一些果實、小蟲。中心透過對睡鼠的研究,記錄牠的生活型態與棲地,並透過環境教育的方式,運用有趣的活動與解說型式,讓更多的民眾認識睡鼠,進而與企業界發起保育睡鼠計畫,例如,製作睡鼠天橋,解決因道路開闢導致的棲地破碎問題。
 
從這個案例中便能看出一個自然中心的功能,將教育、保育、研究、文化、遊憩等面向結合起來,拉近人與自然的連結,學習對生命的相互尊重。

台灣的自然中心
 
反觀台灣,近十年來,不管是政府或民間也都陸續成立了自然中心,如林務局體系在台灣各地有八個自然中心,如桃園復興鄉的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由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的關渡自然公園;野柳地質公園也將在明年四月要成立海洋型的自然中心。
 
雖然我們起步比世界各國晚,但卻能藉由多方吸取經驗快速學習,透過分享交流的機會,將國際的關切與發展帶回國內,持續在台灣各個角落發聲,期待吸引更多關切環境教育的夥伴們,共同齊心為我們的土地奉獻心力。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46期會訊(2011.8.1)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