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食農育願景論壇系列報導三】行動帶來改變

您在這裡

圖/南食盟提供

文字/馬彥(北京有機農夫市集 )

125日,到達台灣第三天,有幸參加了包括主婦聯盟以及其他關注食育教育的機構共同籌辦的「南方食育論壇」。短短1天時間的論壇,邀請了台灣民間機構、NGO、學校以及政府官員等各個方面的力量來分享大家在「食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並對台灣南部地區接下來食育推廣工作的方向進行討論,推動政府在相關議題的關注和承諾。

一整天的日程緊張有序。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行動帶來改變」。當我們意識到食育教育的重要性之後,所有的倡導、建議最終要落實到如何去做。

如何做?雖然是同一議題,每個參與者的背景和需求決定大家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同樣也會提出不同的意見和看到不同的困難,當然也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從官田國小和深溝國小從校園食育教育工作的角度,告訴我們一所學校可以給孩子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帶著孩子們種稻、種菜,從播種到收穫,把食育融入到作物生長的每一個環節。

台南官田區的區長顏能通說:「一個城市做一件事情,不是看你花了多少錢,而是看是否用心。」他們在推動區域有機種植的同時,結合當地特點研究菱角殼的再利用,發動產、官、學、民共同參與。

微風市集立足高雄,推廣「在地小農」,製作了高雄食材在地地圖,他們整合當地小農資源,聯合起來與友善餐廳合作,既給在地小農帶來好的收入,也讓消費者能很方便的吃到當地新鮮食材。他們強調讓消費者去瞭解食物的「風土」,為什麼美濃的白蘿蔔皮薄清甜?什麼地方更適合種芭樂?旱芋和水芋不同的特點適合什麼樣的料理方式,藉由風土人文來瞭解食物,以及認識種植食物的可愛農人,讓消費者和農人建立更好的鏈接。

旗美社大黃森蘭(老爹)從一個農民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城鄉的交流要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農業不是悲憫的、不是卑微的,而是所有行業和生命的基礎。消費者向農村學習,瞭解農民和農場,而直接購買是對農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社大利用身處農村的資源,組織「農村解說員」的培訓班,教農民如何介紹農村,也讓城裡人有更多的機會去瞭解農村。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志工王南琦認為:「食安問題的解套在教育」,站在一個消費者和母親的立場,更為看重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里程,以及後期「料理」的部分。分別從家庭、學校和社區不同的環境提出不同的行動方案。「綠繪本」讓食育的過程好吃又好玩,親子飲食教育讓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的教師發起的「咱糧學堂」,讓大家看到台灣的糧食問題,帶領孩子們種植各種雜糧,文欣老師說其實她也不是專家,但是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解決各種問題,還是有很大的收穫。

從食育問題、食品安全、環境友善到社會責任,讓我很感動的是大家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並不是抱怨或者單單去指責政府,而是在結合各自的資源在做不同的嘗試和努力,無論力量的大小,無論經驗的多寡。當更多的人意識到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更多的人加入,就會有更大的力量去推動我們所希望的改變。

行動,從自己做起。

系列專題:
【南方食農育願景論壇系列報導一】地方自治下的食農教育公私協力
【南方食農育願景論壇系列報導二】民間食農教育推展案例分享


相關報導:

大紀元:【食農教育 高雄台南雙城宣言】
聯合報:【食農育願景 南、高市齊宣言】
公視:【食農教育向下紮根 官田國小分享經驗】
環資中心:【吃健康也吃出土地情味 南方食農教育願景促立法】
國語日報社:【體會農夫辛苦 高市河濱種菜學感恩】

相關簡報下載

 
發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