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青春記事]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屏風劇團李國修先生在「京劇啟示錄」中,提到他父親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而24年前,參加袋鼠媽媽讀書會,竟和主婦聯盟進入一場邂逅,生命中做好一件事,也拉出一個從未想過的線頭。 思想起,那時兒子八歲,女兒六歲,一個星期我找兩個上午到基金會,首先接觸的是環保委員會。那是滿載動力、熱情與理想的年代,例如:七號公園保衛戰(今天才有大安森林公園)、環保小奇兵培訓活動、再生紙推廣、到市場宣導塑膠袋減量和重複使用、垃圾分類、廚餘及廢油回收等…。基金會的空氣中,充滿”誓言一定要成功”的氛圍。 同時,又為了將這些理念化為文宣,更成立了編輯委員會,讓義工學習文字撰寫和編輯的專業,...閱讀全文

[開枝散葉]從廚房開始的生態關懷

1980年代,媒體開始報導有關環境污染的議題,作為四個稚齡兒女的全職媽媽,我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無知,使得孩子們的健康受到傷害,於是,在1991年春加入主婦聯盟,跟著熱心的環保媽媽們學習落實生活環保。 可是,學物理喜歡追根究底的教育背景和第五代長老會家庭的宗教信念,讓我很快看到:「環境教育」的成功,必須要有「價值觀」的支撐。於是,照顧四個孩子的同時,我以自修的方式閱讀生態神學、環境倫理等書籍,也邀請環委會成員中的基督徒:保子、貴瑛、秀英、雅美等人,於1992年首先在艋舺教會舉辦「生活環保示範教學」,並以「推廣整全環境教育」為宗旨,成立「台灣生態神學中心」。 之後,又與艋舺教會主日學合作,...閱讀全文

這些女人,那些故事-主婦聯盟25年簡史

時代背景 解嚴前,七、八十年代是臺灣社運史前所未有的發端期,更是最艱難的集結期,開啟民間社會力先河的消費者、反公害自力救濟、生態保育、爭取女權等運動…可謂百家爭鳴。這時期所建立的台灣社運組織和人力規模,也從此奠定了台灣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或第三部門)未來發展,甚至邁向民主國家的雛型。 在此歷史脈絡下,成立已25年的主婦聯盟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因為它開啟了女性參與公共政策、投入環境保護、爭取消費者權益等議題的一扇窗,最重要的是讓婦女「走出廚房,關懷社會」。誠如王俊秀教授於1996年第四屆婦女國是會議發表論文時所言:「這群有識婦女帶領家庭主婦從搖籃、菜籃到跨欄。」 細說從頭 1962年瑞秋...閱讀全文

跨越25-「台灣女性環境運動的軌跡與契機」論壇

台灣第一個由婦女發起的環保團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5歲了!我們將辦理「台灣女性環境運動的軌跡與契機」論壇,3月10日星期六在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舉行。閱讀全文

復耕,可以做的更好!

近年來糧食安全議題正夯,農委會為了因應全球農糧危機,終於決定要讓休耕地復活,鼓勵國內農民種植飼料玉米、雜糧與製糖甘蔗等經濟作物,面積達二十萬公頃。雖然相較於休耕補助,這項政策將讓耕地再利用,似乎能為農民帶來新的生機,然而,農業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也並非線性的邏輯能解決。因此,我們對於農委會有更高的期望。 現今台灣農業所遭遇的困難,不只是農產是否能夠帶來現金。關鍵在於企業型、大量輸入化肥、農藥與高用水量的單一種植農經模式是否還有未來(所有的輸入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數據,大型農業所產出的每一卡路里能量,要投入十卡路里的能量。在所投入的能量與資源與產出不成正比的情況下,...閱讀全文

日常生活飲食之道~《食物規則》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在序中寫到,這些規則,在書中雖然是以文化(而非科學)的語彙來呈現這些規則,不過這些早就存在於文化中的內涵也已經通過科學驗證,這並非是一本反科學的書,而是在完成這些規則時,運用大量的科學,並從科學家那兒得到許多幫助。閱讀全文

三管五卡破功,主婦聯盟串聯抗議瘦肉精美牛早已入侵!

大賣場的美國牛肉檢驗出含有瘦肉精,顯示政府信誓旦旦的三管五卡政策完全破功失效,美牛抽驗比例不足,消費者早已將有風險的瘦肉精美牛吃下肚!面對政府管制美牛出現漏洞的嚴重疏失,主婦聯盟表示瘦肉精還沒開放就已經管不好,開放後還得了?!閱讀全文

開放瘦肉精?你我都傷心!

2012 年 2 月 4 日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記者會 針對瘦肉精問題,中華民國養豬協會於2/4下午邀集全台各地總幹事召開緊急,會中達成共識:「不論是豬、牛還是其他畜產肉類都一樣,養豬協會反對所有使用瘦肉精的肉品進口」,協會代表表示將於農委會主委上任後,前往溝通意見,若無妥善回應,將串聯全國養豬產業團體、養牛產業團體、主婦聯盟及消費者團體等,發動大規模抗爭到底。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基於保護國人健康為前提,反對瘦肉精解禁。並質疑政府從2年多前進口狂牛症高風險部位到今年預開放含瘦肉精美牛,已經讓國人成為次等國民,專門接收別國拒收的危險牛肉。而且未開放使用就常驗出不合格品,讓國人如何再相信政府。...閱讀全文

古巴-社區的力量

在峇里島,數千年來,人們所居住的茅草房舍外,放眼望去盡是一階階綠油油的稻田。而一片片稻田間,坐落著一座座小森林。它們是數千年來被人為管理,但卻看似自然的小森林。每一座森林當中,種滿了當地人可以吃的食物、藥草、工藝材料與可用來產生能源的作物。 在我的樸門永續設計課程當中,我總喜歡請學員們想像:一踏出自己所居住的公寓、大廈,就被食物與各種生活所需要的資源所圍繞,不需要外求。 每當我問大家,是否想要如此的生活,大家都開心地微笑、點頭。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一些嚮往、寄望與憧憬。而對年長的聽眾來說,也可能代表著回憶。而當我再問,這樣的生活是有可能的嘛?有些人會用力點頭喊著:有可能!零零星星地,...閱讀全文

另一種生活的想像:社區貨幣

專欄作者簡介--江慧儀 很幸運地在大學畢業後一年即立定人生志向,要成為一個環境教育工作者,投入環教領域約14年.近年以推動能源教育、樸門永續設計為重心。協助學校、社區推動節能永續的生活方式。環境教育碩士,目前是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執行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也是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Taiwan Permaculture Institute)的催生者之一。 猶記得住在美國的短短兩年期間,最無法適應的就是無論想買什麼用品,都得開車到住宅區外的大賣場採購。這些賣場都是大企業所擁有,無論位在那個城市,其建築與動線都很類似。 每一次採購想買的東西只有區區幾項,卻得繞著賣場一大圈,...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