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說能‧想能‧行能(NGO再生能源系列之小型座談會)

你有嘗試認識再生能源嗎?你懷疑過現在能源使用不一定建構在永續環境下嗎?你曾想換一個方式來落實生活結能,但苦於無人討論嗎?你有豐富的節能生活實踐,或對綠色能源頗有研究,卻找不到機會分享經驗?讓我們在這6/11小型圓桌座談會裡,一同來切磋,盡其暢所欲言~閱讀全文

從食品安全到食育基本法

日本在十餘年前制訂「食育基本法」,正是一種把食物安全與綠色生活方式進行連結的努力。透過這箇努力,日本人逐漸把食物、農業、土地、綠色生活方式融為一體,對個人、社會與環境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社區大學、主婦聯盟與清華大學開始討論訂定「台灣食育基本法」的相關問題。閱讀全文

聽故事,逛市集——嬉遊記一:《阿平的菜單》(已額滿)

本月的主題綠食育繪本是:《阿平的菜單》。故事主角阿平,他是個不愛吃正餐食物的小朋友。有一天,他有機會決定自己三餐的菜單。到底阿平會去買甚麼呢?是零食?還是蔬菜?而阿平吃了他買的食物後,又會有甚麼改變呢?之後,我們還會帶大家做汽水DIY的小實驗和飲食紅綠燈的體驗活動,希望讓大小朋友更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聽故事活動結束後,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的夥伴會邀請大家一同到水花園市集參觀。而農友蘇打皮叔叔將會在水花園市集為大家說他的「用有機食材做汽水的故事」喲!那麼多精彩的活動,怎麼能錯過呢?趕快來報名吧!閱讀全文

<食安法>通過之後:食品添加物包裝標示的改變

簡單舉個例子,以往只能看見酸甜果汁的包裝上寫著「調味劑」三個字,這些通常都添加有檸檬酸這種從各類礦物、動植物提煉出來的食品原料,未來<食安法>施行之後,我們將很容易在包裝上看見「檸檬酸」這三個字。閱讀全文

給爸媽的一封信-校園基改歸零 親子健康雙贏

依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的資料,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大部分用來榨油、作飼料,約有一成作為食用。以國人每人一年平均食用11公斤的黃豆的來源統計,大概九成五以上是基改黃豆,幾乎都來自美洲。而我們孩子校園午餐中的豆腐、豆干、豆絲、豆包及豆皮等食材,原料大部分都是這些基因改造黃豆。閱讀全文

校園基改歸零 親子健康雙贏(手冊版)

依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的資料,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大部分用來榨油、作飼料,約有一成作為食用。以國人每人一年平均食用11公斤的黃豆的來源統計,大概九成五以上是基改黃豆,幾乎都來自美洲。而我們孩子校園午餐中的豆腐、豆干、豆絲、豆包及豆皮等食材,原料大部分都是這些基因改造黃豆。閱讀全文

高雄校園午餐非基改復興運動(手冊版)

基改作物/食品從1990年代大規模發展以來,已成全球最富爭議的科技之一,不僅大規模商業栽種本身牽涉妨礙農業永續、危及糧食主權、違反土地正義等議題。基改食品的所牽涉的人體健康風險,由於缺乏可信資料佐證其安全性,也受到各界質疑,識者以「全球孩子身上的臨床實驗」來形容人類大量攝食基改食品的現況,並非無的放矢。 在台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與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發起「無基改農區」運動。經過四年多的推動、反省與行動,決定展開關心國小學童校園午餐裡使用基改食材問題,於2013年5月在主婦聯盟基金會召開「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閱讀全文

高雄校園午餐非基改復興運動(上)

在台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與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發起「無基改農區」運動。經過四年多的推動、反省與行動,決定展開關心國小學童校園午餐裡使用基改食材問題,於2013年5月在主婦聯盟基金會召開「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直指校園團膳使用進口基改黃豆的現象嚴重,呼籲教育主管機關、地方政府、校方及家長應正視,孩子們在校大量且長期的食用基改食品所可能導致的健康問題。閱讀全文

高雄校園午餐非基改復興運動(下)

支持本土黃豆生產食育示範計畫 時隔了五個月,專案聯席會議於2014年4月召開第二次會議,針對「校 園無基改豆」、「國小推動食育計 畫」,以及「在地本土黃豆進校園」的 三個核心目標,本會再度成為專家團體 代表,受邀與委員、高雄市府各局處共 同理解校園午餐實施現況,以及高雄地 區大豆復耕的進度,並以此為基礎,進 一步評估向前推動「支持本土黃豆生產 食育示範計畫」的具體策略。 首先,就現況而言,教育局提供了 許多調查後的量化資料。例如:高雄校 園午餐黃豆製品每週的建議量是2份, 使用量以自辦採購、供應三所學校的內 惟國小為例,每個月12公斤的黃豆,但 加工製品如:豆干、油豆腐、素肉等,...閱讀全文

「基改食品這麼好,為何怕標示」記者會 本會聲明

田委員於記者會中表示,食藥署在4/29召開基改標示專家會議,以該會會議結論作為基改原料標示草案內容之依據,未履行今年2月通過的《食安法》與附帶決議的內容,輕忽國會立法;本會董事長陳曼麗則補充說明,儘可能縮短落實時程是食藥署的責任,不應以非正式程序中的專家會議作為變更決議的理由,更不因圖廠商方便,無限期拖延實施時程,罔顧民眾權益。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