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數學抱桌遊(二)~2018下半年課程

[ 給大人的數學抱桌遊 ]   “遊戲”可以激發學習動機,希望透過遊戲讓孩子在輕鬆的情境中「玩中學,學中玩」,桌上遊戲不僅可以訓練多元智能發展、增進人際互動,更是提升EQ控制的教育情境,以「親子數學」及「桌上遊戲」來推廣體驗式教育,藉由遊戲提升主動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以彌補直述式教學的不足。   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用心陪伴是非常重要的,桌上遊戲的附加價值是營造全家快樂氣氛和凝聚力,透過桌上遊戲與小孩互動的過程,可以從中進行細微的觀察,並瞭解孩子獨特的特質。   在課程中,應用各類型數學活動和桌上遊戲,訓練語文能力及表達、加強邏輯推理、提升知覺反應速度、增進人際互動等各項智能發展。 一、...閱讀全文

無痕飲食——「綠色飲食在台北」系列課程PART 2

綠色飲食在台北系列課程PART2來了,這次要跟大家一起探討無痕飲食的重要性喲。閱讀全文

【新聞稿】面對錢坑核四弊端歷史,處置核四是停損不是浪費!

面對錢坑核四弊端歷史,處置核四是停損不是浪費! 核四廠歷經三十年的爭議不休,今年因燃料棒即將外運,又再度成為媒體焦點,在有心人士的政治炒作下,輿論似乎都選擇性地忘記了核四過往弊案連連、品質堪憂的不良紀錄,好像洗白成一個又新又好的電廠,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回顧2014年馬政府下令核四廠封存停工三年,不僅僅是因為民意反對這麼簡單,當時國民黨掌控府院多數,如果堅持要繼續蓋下去誰也拿他沒法,核四真正蓋不下去的原因,是因為電廠的工程品質出了大問題! 從2001年立院決議核四復工後,隨著工程逐步進行,種種弊端開始密集浮現,如系統拼裝不良、泡水、未按圖施工、工程品質拙劣、貪腐弊案不斷,...閱讀全文

【狂賀!本會榮獲第六屆國家環境教育奬團體組優等奬】

經過半年時間的準備,包括書面及2次實地訪視後,我們終於在第六屆國家環境敎育獎比賽中獲得團體組優等奬。閱讀全文

【聯合新聞稿】竹科三期徵收案更名復出 珍稀純淨農地將面臨消失危機

新竹竹東的一群農民種出了冠軍米和豐富的雜糧,然而他們的土地竟然是在工業區上,只因為新竹縣政府遲遲不肯放棄虛假的竹科三期計畫,40年前為了竹科三期,把這裡的農地劃為工業區,但是卻一直沒有開發。30年前,國科會表示科學園區沒有用地需求,建議解編恢復農地,但新竹縣政府卻遲遲不願放棄這塊土地,今年更是打算要無視水源不夠、廢棄物清理能力不足、可能污染下游農田及新竹市民生用水的事實,徵收大片的農用地。閱讀全文

2018年新竹分社綠繪本推廣員培訓課程

天然ㄟ尚好?! 認識食品添加物~ 綠繪本活動與坊間故事閱讀活動有什麼不同呢? 綠繪本除了講述相關議題故事,更重要的是接續的延伸知識討論與體驗活動,讓孩子在五感體驗中能長出行動力,也因此綠繪本培訓課程除了讓學員認識繪本外,相關專業知識充實也是重要的一環。5月開始由投入食品安全研究多年的本會董事-淑禮老師帶著學員認識現今環境中常見的食品添加物,期能藉這群綠種籽傳遞,一起守護綠色餐桌。 淑禮老師先就「定義」說明食品添加物一般指的是「用量在1%以下,單獨存在時不能當作食物者」。近來因生活型態追求快速方便,便得食品添加物成為「好吃的重口味、看來可口、易取得、易買到、又便宜」的最好偽裝。...閱讀全文

2018年「用電行為面面觀」能源教育課程

你我小改變 影響大世界 今年開春以來能源議題搶據新聞版面頭條,先是深澳燃煤電廠通過環評引發空污及生態破壞的爭議未休,接著核二重啟沒兩天即跳機造成人心惶惶的危機感…讓原本無影無形在生活中不易察覺其存在的「電」開始引起全民關注,紛紛認知到電不應只由政府決定,也不只是省錢小事,而是與我們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大事。然而能源議題除了要關切「開源」(電從哪裡來?)外,「節流」更是我們馬上可起而行動的大事,正如這次課程主題「小改變 大影響」,當生活用電回到合理使用,每個人的小小改變就能為台灣嚴峻的電力困境大大解套,也不會有蓋電廠所引發的爭論。 吃電怪獸細細找 節電有意思 這次邀請到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閱讀全文

【聯合新聞稿】臨登展延又放寬 農地工廠害食安

工廠管理輔導法對違章工廠提供了臨時登記這個保護傘,但是臨時登記將會在2年後到期,沒想到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日前竟指示將要修法替違章工廠展延臨時登記,我們和其他環團今日在行政院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臨登不可展延、不可放寬資格、不可就地合法。閱讀全文

【農會專屬】跟著家政達人學功夫企劃研習營

2018年「跟著家政達人學功夫」經營傳承企劃研習暨選拔活動正式啟動,歡迎各級農會家政指導員及農會家政幹部踴躍報名參加。閱讀全文

小農大食系列講座(四)從產地到市場─農產運銷的多元生態系

小農大食系列講座(四) 從產地到市場 ─農產運銷的多元生態系 活動簡介: 台灣的農業是以小農為主的生產者結構,農友們在不到一甲的地上種植少量的新鮮蔬果,而如何從全台各地的田中將新鮮蔬果集中送到市場上,並且根據品質和供需決定價格,讓各種消費者,從自煮的小家庭到外食的餐飲業,都能夠以合理的價格獲取足量的食材,同時也要讓辛勤工作的農友能夠得到應得的報酬,還要盡可能減少農產的浪費,這一直都是個巨大的挑戰。而每年因為天候影響產量,菜價暴起暴落的劇烈波動而形成的「菜土菜金」現象,社會上常會歸咎於菜價受到人為刻意操作,但是真實的農產運銷現場究竟是如何?農產運銷的結構又是如何影響了產地的種植行為?...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