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食事第二話 - 加倍奉還的輻射食品

您在這裡

作者
袖袖/主婦聯盟基金會台南分會特派員

2014年4月起,本會台南分會籌備處舉辦成立以來第一次飲食教育志工培訓系列課程<南方食事>,繼上周二(4/1)介紹本會27年的歷史以及今年預計推展的環境行動之後,第二個禮拜我們則邀請本會前秘書長黃嘉琳來分享日本311核災之後,日本輸入的食品中所隱含的輻射汙染、對人體產生的健康風險,以及本會推動「監督政府管制輻射食品」的運動歷程。

上課一開始,嘉琳先播放一段今年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748集<飄洋過海核汙染>,其中不僅有林杰樑醫師指出鍶90對人體的健康風險,也訪問當時擔任本會秘書長並在任內持續關心輻射食品污染問題的黃嘉琳,說明本會針對政府檢驗制度缺失及資訊不透明的狀況所提出的呼籲及監督行動。

影片結束之後,嘉琳提及當時2012年7月剛至本會上任時,是一個完全不瞭解輻射及放射性核種的人,但卻遇到行政院衛生署正公布「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意欲放寬銫134及銫137總和從370貝克/公斤調高為600貝克/公斤,標準為日本現行的六倍之多。

於是‧她透過研讀資料及詢問相關專家學者,更聯合其他民間團體舉辦「台灣不要成為輻銫廚餘桶」及「中元普渡─食品輻射污染,好兄弟咁A保庇」記者會及公聽會等連串行動發聲,終於阻止政府通過修正草案,但這也只是回到原點, 食品遭受輻射汙染的事實仍是進行式。

接著,她更列舉<福島縣蘑菇銫超標>、<福島縣的米中驗出500貝克/公斤的放射性輻射物銫>及<福島核電廠附近海域大瀧六線魚驗出銫520,000/740,000貝克/公斤>等等新聞報導,說明核電廠所排放的汙水如何影響水中生物,更有可能已經悄悄爬上我們的餐桌。此外,核電廠外洩的各種放射性核種,會在身體各種器官造成病變,尤其幼兒對輻射的敏感度又高於成人五至十倍,更可能罹患各種疾病。(參考:輻射線傷害及如何保護身體的安全)

令人訝異的是,她更指出身為世界上進口日本食品數量排名前三名的國家,台灣卻只限制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個縣市的產品,而且不需附上產地及檢驗證明,不僅不如香港(5縣)、更是遠遠落後中國(10縣)、美國(14縣)及韓國(16縣)。

再者,相較於香港每日公布食品輻射檢驗數據、商品品項、廠商、處理方式及流向,台灣官方查驗的比率僅冰山一角(2%~5%),且僅提供粗略食品分類,民眾根本無從得知進一步詳細資訊。而官方抽驗結果雖全部符合我國現行標準,但11大類當中就有8大類食品曾檢測出銫含量20貝克/公斤以上,其中也包含嬰幼兒食品。現已有研究顯示,即便攝取低限量的輻射食品也會有危害健康的風險,對比於香港不時發布微量輻射食品污染的新聞訊息(日本茶包驗出放射物質 / 3個日本茶葉及茶包樣本含微量輻射未流出市面 ),台灣官方對此資訊公開的漠視可見一般。

因此,本會於2012年10月發起「輻。咒~輻射食品問題明信片簽署行動」,要求政府提出食物輻射安全容許標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公開研訂輻射食品標準流程並召開說明會,以及公佈進口食品來源與每日更新食品輻射檢測報告。同年12月召開「聖誕『輻』袋COMING TO TOWN記者會」,將上萬份明信片拿至衛生署表達民眾的訴求;隔年9月,更與林淑芬立法委員、新光醫院江守山醫師共同召開「核污水超標 SEA FOOD變「死符」?」記者會,公開呼籲要求政府針對進口海產制定輻射殘留檢測標準,為人民健康把關。

最後,嘉琳在總結分享的時候表示,輻射食品的問題並非短期可以解決,而且是一直持續進行中的事件,除了督促政府制定政策法規管制之外,作為一個消費者,更可以直接要求廠商出示產地及檢驗證明,只要這樣的要求越來越多,廠商一定會有所回應。而反求自身,我們應該盡量多食用台灣本地所生產的食物,才能真正減少風險。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