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界大老談福島教訓

您在這裡

作者
張武修 /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所教授


福島核災發生一年,日本經濟與國際聲譽受創深遠,台灣幸好放射塵沉降有限,否則亦將受波及;但我們與日本「共享」地震海嘯與多座核電廠運轉的風險,日本全國身陷苦海,究竟我們能從中學習甚麼?
 
去年8月去東京和地震海嘯與輻射汙染多重傷害的福島縣,眼見沿岸村落滿目蒼痍,人心惶惶,也見證了從輻射重汙染區撤出的災民,家破人亡,而距離反應爐50公里遠的福島市仍蒙危險的輻射塵。本月初再次前往東京及福島,分別與日本輻射醫療大老長瀧重信教授(原來長崎大學醫學院院長、曾任廣島輻射效應研究院主席)、東大醫學院赤林朗教授、福島醫大副校長山下俊一教授,第一手了解日本學到的教訓,三人均擔任日本災後內閣層級振興諮詢委員,意見絕對值得國人省思。
 
目前福島縣2百萬縣民正進行輻射暴露評估(才完成兩成),18歲以下者有36萬人需接受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完成不到一成),1萬6千名孕婦需提供生育與社會心理諮商;過去福島縣長期醫療人力不足,核災後緊急應變專業知識與經驗匱乏更完全顯露,疏散時嚴重亂象,至少造成20多位縣民死亡;福島縣有多座核反應爐,但數十年來縣民被灌輸教育核電絕對安全,造成事發後愈發無從應付;加上日本政府於風險溝通與管理上完全失敗,跟電廠與媒體互動極不佳,資訊矛盾,民眾困擾、無所適從,事後對政府之信心也完全破滅。
 
日本政府過去十多年花費數百億建置「緊急核災應變資訊系統」,於國際上引以為傲,此次意外中完全沒有功能,連同為核能電廠緊急疏散計畫所規劃的「廠外協調中心」,也完全廢功,未能與中央協調中心聯繫,整個救援無法有效收集關鍵資料,無法正確決策該採取的因應措施,居民疏散的決策亂成一團,包括上萬災民被遷到事後證實汙染更嚴重地區,核汙染重要資訊提供延宕數周,汙染食品和用水管制出漏洞。
 
日本全國50餘座反應爐目前僅剩兩座運轉,三、四月進行停機安檢後,是否再重新啟動運轉?並非電廠能單方決定,被疏散的20萬災民是否能重返家園和日本民眾對電廠的信心才是關鍵;日本的權威專家一致表示,所有核能電廠的安全設計及風險評估需重新檢討與修改,需提供核能電廠營運危險的教育予民眾,尤其於核電廠地區,核汙染造成民眾的健康風險須更仔細研究;日本制訂核能電廠緊急疏散區(EPZ)全國將外推到二十到三十公里;未來核能電廠運轉將更尊重當地政府與民眾的決定。
 
日本是亞洲科技大國,核電未來於日本即將成明日黃花;此次福島核災是日本戰後最沉重的教訓,試問台灣能從核風險中全身而退嗎?
 
本文轉自2012.3.11自由時報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