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 & 美音-「OPEN 吧!輻射資訊」的幕後推手

您在這裡

作者
王常怡/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小宮有紀子,日本籍台灣媳婦,來台11年、育有兩個女兒。早稻田大學畢業、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311之後發起瘋綠電行動聯盟

羅美音,嘉義人,高中畢業考進成大建築系,大二升大三時轉系到土木工程系,畢業之後再轉讀哲學研究所。曾擔任程式設計師,311之後前往丹麥見習風力發電相關課程
 
小宮和美音,在311福島核災後加入本會非核志工,協助推動「反對放寬輻射食品標準」 / 「公民量測輻射地圖」 / 「核災避難包手冊

請先談談311事件對你們的影響。
 
小宮:
 
311那天是接到先生打來的電話才知道日本發生了很大的地震,剛開始也不覺得有什麼,因為日本很常發生地震,沒想到是那麼嚴重,尤其還加上了福島核災……其實,我在小學、國中、高中,都曾接觸這個議題。我的小學老師介紹了一本有關原子彈的漫畫、國中畢業旅行去廣島聽當地的阿公阿媽現身說法,告訴我們他們遭受原爆的經歷;高中畢業旅行又去了長崎。這說來很奇特,因為一般學校的畢業旅行都是去京都或奈良看古蹟。
 
然後,在我剛剛來到台灣時,一位之前的NHK同事因為採訪東海村臨界事故(註一)而辭職,並考進醫學院準備改行當醫生。他跟我說,我不想只是報導有人死亡而是希望自己能救助人、挽回人的寶貴生命。我的這位同事,因為採訪核電廠事故而改變了人生,讓我覺得非常震撼,但生活還是沒有與「反核廢核」或「再生能源」產生關連。我是一直等到311,才真的做出了一些改變、決定採取行動。
 
美音:
 
我在311之前,就已經蠻關注能源議題,311當然是個大事件,但我不像小宮有那麼大的改變。我本來的工作是程式設計師,作了6、7年之後,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要以此為終生職業。我的父親是牧師,我在一個宗教氣氛非常強的家庭長大,常常思考要如何才不虛此生。曾經就讀哲學研究所,但中間休學兩次,第一次休學去德國自助旅行、第二次則是透過WWOOF(註二)去澳洲有機農場當志工,結果研究所念了六年都沒畢業。就是在這段人生探索期間,我決定關注能源議題,覺得這將是未來重要項目。
 
311之後到現在,你的改變與行動有哪些呢?
 
小宮:
 
311那天,我在網路上查了又查,覺得核電真不是個好東西,但後來進一步想:如果核電這麼糟糕,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座核電廠。過了幾天又想起,曾在一本雜誌上看到《蜜蜂的拍翅聲與地球的迴轉》(註三)這部電影的相關介紹,於是漸漸瞭解如果我們不想用核電,還有許多再生能源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是,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瞭解,原來其他國家─德國、荷蘭、瑞典等等,都不像台灣與日本,只有一家電力公司。
 
此外,我是合作社的社員,我們大家集合在一起,用消費的力量支持小農,那我不想買核電、是不是也可以用共同購買的方式來買電。於是我開始發起「瘋綠電行動聯盟」,找周圍的鄰居還有社區裡的合作社社員一起討論。電不是免費的、既然有付費,「電」就是一種商品,我是一個消費者,我要買我想要的綠色能源,這是我發起瘋綠電的基本概念。
 
美音:
 
在澳洲時,我得知丹麥在風力發電上歷史悠久,所以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我去了丹麥一個月,311之後決定離職,再次前往丹麥,學習風力發電以及相關能源議題三個月。從丹麥回來,持續思考與嘗試可以在台灣實踐的方式。
 
但我要強調,丹麥早在1985年就已經通過非核家園的政策,當時車諾比事件都還沒發生呢。此外,他們的教育體系與台灣非常不同,強調思考與討論。整個社會上上下下,對能源有過很廣且深的思考與辯論。他們首先強調節能,然後是再生能源、然後是環境衝擊較小的石化能源,如天然氣發電,最後不得不的選項才是燃煤發電與核電。
 
接下來還有什麼計畫嗎?
 
小宮:
 
這次309的遊行,看到大家都站出來,開始覺得階段性任務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我只是一個家庭主婦,力量有限,尤其我的小女兒今年才三歲多,而過去兩年我的心力幾乎都放在瘋綠電相關活動與倡導。這學期我沒有讓她去幼稚園,決定多花時間陪她。不過,我覺得我這兩年沒有白費。以前,參加遊行時我都很生氣,生氣沒有人告訴我核能是很殘酷的、也氣自己之前沒有行動。但這一次的遊行讓我感受到很大的愛與關懷。那份愛一直都在,只是沒有表現出來。
 
我心中有個小小夢想,想開一個手工雜貨鋪,教導大家簡單的裁縫,讓大家動手作衣服。很多人反核,但還是依然上大賣場、去連鎖店消費,沒有意識到核電與資本主義「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關連性。反核不是這麼多人站出來事情就結束了,還有很多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的改變。
 
美音:
 
我目前積極投入C H E E R STAIWAN的團隊運作,我們團隊要參加划船橫渡大西洋的比賽。這項比賽不使用帆及任何機械動力,全程徒手划船前進,並且在船上有太陽能供電,提供通訊、導航設備以及逆滲透製水使用。這是否與再生能源有關?當然,是有關係,但我不把它定位在純粹是一個能源議題。
 
有時候,一件事是多元、多層次、多面向的,是一種動態而不是一直線。這跟海洋上划船很像。在大海中要保持平衡,必須隨著波浪起伏、有動有靜。我常想,人生是有很多伏筆的,而且有些伏筆埋得很深。
 
我在德國旅行時,從多瑙河上的一座橋看到有人獨自划著獨木舟,回到台灣尋找許多年,才在淡水找到了學習獨木舟的機會,要去橫渡大西洋的正是我們的教練。
 
沒想到獨木舟可能與我這幾年關心的能源議題連接起來。耶穌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不要停泊在岸邊。這就是我現在的感受。人生不要怕冒險。
 
(中:美音 / 右:YUKI)
 

註1:東海村臨界事故:發生於1999年,是日本第一件造成人員死亡的核事故,天下文化出版的

  《千紙鶴的眼淚》,詳述了此一事件。
註2:WWOOF: 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的縮寫,是一種協助有機農場生產有機作物
  為目標的國際性組織。
註3:《蜜蜂的拍翅聲與地球的迴轉》曾於2011女性影展中放映,內容是記錄日本祝島20多年來的
  反核運動以及瑞典的再生能源現況。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