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間的環境學習教室~「有機稻場」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稻田不僅供應了糧食,還有濕地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國土保安、節能減碳等功能,稻田所在的農村更是重要的文化傳承場所,蘊含儉樸精神與豐富的生活智慧。

台灣人口不斷快速往都市集中,農村環境快速變化,對於大部分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如果家裡沒有長輩或親友住在鄉下的話,農村不過是腦海中一個飄渺的詞彙,有著很遙遠的距離,遑論是生活在現代化都市中的孩子們,對於農地或稻田的概念也大概只有從文字資料上獲得。

當農村的經濟價值不再受到重視,亟需尋找新的出路之際,台灣各地有不少關心農業與農村發展的伙伴們,開始著手以農村為基地,尋找生活、產業、文化與生態的教育意涵,帶領社會大眾重新認識農村,重視農業,重新發現農村生活之美。

位於苗栗苑裡的「有機稻場」就希望以稻米產業與有機農業為關懷的重心,期望透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體驗,邀請民眾一起從農村出發,一起來認識稻米產業與有機農業,為台灣農業的未來尋找新的方向。

台灣的稻米生產過剩,休耕問題每年上演,再加上過去數十年來農民對農藥、化肥的過度依賴,不僅傷害了土地,並產生糧食安全疑慮,對農民健康也有所傷害。

因此,如何改善糧食安全與農民耕作環境,並提升台灣稻米的國際競爭力,「有機種植」成為最重要的選項。為了推廣有機種植,「山水米公司」於民國95年以「公益性委託」之方式,委託「觀樹教育基金會」營運管理的「有機稻場」,將教育重心放在社會大眾與在地農民身上。

「有機種植」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同時照顧消費者的健康、農民的權益與我們共同生活的土地,因此,「有機稻田」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農民加入有機種植,更多的消費者因而獲益,以及更多的土地能夠以更友善的方式運用在耕作上。

為了鼓勵農民投入有機種植,讓苑裡的有機稻田持續增加,「有機稻場」從九十六年起開始舉辦一系列「在地農民學堂」活動,讓參與的民眾學習有機種植的技術,增加對有機農業的信心,還不時舉辦有機產地觀摩,實地瞭解其他地區農民或有機農業專家的種植技術與心得。

除了理念與技術之外,鼓勵農民投入有機種植的最重要因素,還是在於改善農民的收入。「有機稻場」從九十六年三月開館以來,持續不斷舉辦插秧、收割等農事體驗活動,期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瞭解農業、體會農民的辛苦以及農村的生活智慧。

針對不同主題,設計了十二項例行性的田野體驗活動,除了提供社會與親子團體預約體驗,更鼓勵學校,做為校外教學活動,讓大家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瞭解有機農業與稻米產業,希望大家真的可以「在田裡快樂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對環境負責的行為」。

「有機稻場」從創立初期,辛苦運作一路堅持下來,目前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認同,願意帶著學校班級或自己的小朋友到「有機稻場」實際參加活動,體驗踩在泥土裡的感覺。同時苑裡在地有機農民的人數,也從原有的四十位農民增加至六十多位,有機稻田面積增加至100公頃以上。

如果你對「有機稻場」的體驗活動與其他服務項目有興趣,歡迎上網(https://www.organicfarm.org.tw/ )瞭解,一起為台灣的農業與農村的未來一起努力。

文/江進富(作者為觀樹教育基金會「有機稻場」專案主任)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