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爭議-Nuclear Controversies》觀後感

您在這裡

作者
蔡孟珂/台灣大學政治系

    核電爭議這部紀錄片,圍繞著車諾比核災之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探討進行相關研究的科學家、政府以及國際組織,對車諾比核災不同的說詞與態度。影片由一位14歲小女孩陳述自己身上的病痛作為開場,她身上的免疫性疾病,造成了肢體上以及內臟的疼痛。除了她之外,受到核災後續影響的孩童還有很多。片中一名莫斯科的婦女便提及,「在莫斯爾,百分之三十的新生嬰兒,要住進加護病房且免疫系統衰弱」,與她同輩的婦女,在事發當年都是青少年,然而可能因為輻射的感染,導致許多畸形兒或先天免疫系統缺陷的新生兒誕生。

    兒童受到輻射污染的影響,無疑地在影片中顯露出來。數名科學家都嚴正表示,兒童並非一般所想像地因較佳的新陳代謝,而受到較少的影響,反而在他們身上能夠量測到超乎尋常的輻射量,並且造成健康上的危害。這些輻射的來源,除了環境中的輻射之外,還包括了被汙染的食物中所含放射性核素。在正常情況下,生物體內的銫-137放射水平應為0貝克/公斤(貝克為量測輻射的單位),長年研究人體內人工輻射水平的科學家,拿士達仁高教授舉例:「50貝克/公斤體重,就是在一個重10公斤的兒童體內每秒有500顆人工核素,進行衰變並放出輻射」這些放射性粒子,會在兒童體內,照射他們的身體組織、心肌、眼球,甚至會影響智力。然而,在影片最終,卻告訴我們「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問題科學委員會 (UNSCEAR)和世界衛生組織 (WHO)沒有對體內照射的問題進行研究,也沒有對受輻射污染兒童病患的增加提出解釋」。

    誠然有著受到影響正在與身上的奇病掙扎的百姓,整件事情的揭露,比起所謂實際的科學數據,卻有更多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考量。上一段提到的拿士達仁高教授,即曾因為對核災的嚴重提出呼籲,希望政府疏散居民,導致名譽上的損傷,甚至險被暗殺,除了他之外,亦不乏遭羅織罪名而入獄的科學家。災害的影響評估,牽涉到賠償金;輻射安全的標準,關係到產業發展的限制。若政府所採納的證據與資料有所保留,那麼於其之上的國際性組織呢?

    影片之初如此告訴我們:IAEA與WHO在1959年簽訂協議:「世衛不能進行有關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獨立研究,也不能讓人民知道,像切爾諾貝爾的災難會帶來什麼後果,除非得到IAEA的同意。」由此可見,司掌不同任務的組織,因為某些人為的考量受到相互的制約。不同的單位自然會有不同的立場,世界衛生組織本為大家所寄望能夠以人類的健康為優先考量,卻因此受到限制。

    回到本片的主題「核電爭議」,整件事情的影響固然牽涉到政治、科學、經濟等等層面,然而,必須被優先考量的問題,恐怕要回人權的基本價值。畢竟人們真正關心的不外乎是是否能夠維持「健康」,安心地過生活。擁有權力的人若能夠將價值的排序更貼近人們的需求,什麼樣的標準或措施該被採取,答案自然就浮現了。

 

影片簡介:https://ironhorse2013.blogspot.tw/2013/11/nuclear-controversies.html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