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求安心─進口中藥的安全性問題

您在這裡

作者
張玉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中藥材對愛吃補的國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藥品與食品。台灣受「藥食同源」的影響很深,不論是在一般菜餚中或是保健茶飲都可見其蹤影,然而這些市面上常見的藥材到底安不安全?

既然是藥就不能亂吃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調查,台灣有八成民眾看過中醫、吃過中藥,尤其台灣人愛進補、講究養生,經常食用藥膳及補酒等,早已經將中藥當成食品。再加上藥材購買容易,連一般超市也可買到藥膳調理包,因此大家對中藥安全並不重視,甚至還會「吃好道相報」,將自己吃過覺得不錯的藥單再傳給好友共享。

然而,中藥是藥,但卻到處買的到吃的到,使得一般民眾較易疏忽中藥之用藥安全,其實中藥有副作用也有毒性,不當食用中藥或是中西藥併用,不但對身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嚴重者更可能致命。

進口中藥安全嗎?

影響藥材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農藥、重金屬殘留、不當加工(漂白、染色、薰蒸)、黃麴毒素、微生物及馬兜鈴酸等…,其他更有偽藥及混用、誤用等問題。而台灣受限於地形、氣候因素,本地中藥材產量極少,大都是仰賴國外供應,以2012年來看,中藥總進口量為43,606公噸,其中有將近90%由中國進口。近年來中國大陸黑心食品事件頻傳,讓不少人擔心市售中藥材的安全性。

今年4月主婦聯盟送檢一般常用藥材10項做重金屬(砷、鉛、鎘、汞、銅)殘留檢測,竟然全部都驗出殘留!其中產婦坐月子時經常會大量食用的杜仲竟驗出鉛、鎘、銅3種殘留,經常入菜的百合也驗出鎘1.5ppm、銅6.6ppm殘留。

尋遍「中藥含污穢物質之限量標準」赫然發現有許多常用中藥竟然還未訂定標準,百合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僅能依衛服部公告「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用蔬果植物類重金屬量標準(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7條)來對照:則屬鱗莖類的百合鎘含量不得超過0.05ppm。由此可知國內對中藥檢驗的相關法令尚未健全,國人的健康該由誰負責?種種缺失,仍待商榷。

現行中藥材安全主管機關分為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及食品藥物管理署,前者負責中藥管理及制定規範,後者負責執行檢驗。在邊境管理上,依<應施輸入查驗中藥材品目明細表>列管之中藥,每批以5%機率隨機抽驗,未抽中者採書面核放。

除上述所列明細中以外的中藥,便是直接書面核放,由進口商提供檢驗證明即可,所以絕大多數市售中藥材根本沒被檢驗到。因此,即便政府有二個部門來進行中藥材把關工作卻成效不彰,其真正原因就出在源頭控管太鬆散。

此外, 依據「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第四點B項,我方開放中國大陸來台投資批發交易服務業,其中包含中藥批發業。近年來因為極端氣候影響中藥材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未來協議一旦通過就可能發生藥材遭中國批發商壟斷造成價格上漲,也可能會發生有問題藥材大量入侵台灣的狀況。

加強中藥材源頭管理

台灣推動中藥材包裝標示已經行之有年,但仍隨處可見無任何標示之藥材販售,這類標示不明或是散裝藥材一旦發生問題,根本無法追溯來源及確認產品責任歸屬。

主管機關應應該以人民健康安全為唯一考量,制定嚴格異常物質限量標準,落實並加強查驗工作,對於進口產品文書認證應更詳細,將有問題中藥直接擋在邊境,別再光喊「精進中藥升級轉型、調整中藥產業體質」這種欺騙人民的口號,而該以實際行動加強市售中藥材標籤與包裝查核工作,確保民眾用藥安全。大家更應選擇合格來源或有認證的中藥,拒買拒吃來路不明的藥材,才是自保之道。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