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災後反思 劉黎兒大談核電真相

您在這裡

作者
徐沛然/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7月8日共同舉辦「你所不知道的福島核災」講座,邀請知名旅日作家劉黎兒分享經歷核災後的省思。劉黎兒在演講中以生活化的角度,闡述核災對一般國民的影響,並表示未來將會持續書寫,讓更多人意識到核電的問題與風險。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不僅帶來震災與海嘯災情,位於海邊的福島核能發電廠也因此設備受損,並引發反應爐爐心熔穿的嚴重輻射外洩。法國核能專家亦指出,福島核災的嚴重程度更甚車諾比事件。

劉黎兒表示,3月11日當天,自己身在關東,雖然感受到地震,但沒有直接受害,直到看了電視報導,才知道此次震災的驚人程度宛如災難電影。而核災發生後,核電廠周遭的疏散範圍不斷地擴大,從20公里、30公里不斷增加,連40公里外的飯館村也都避難了。她表示,有專家估計全福島縣230萬人當中,就有150萬人需避難,然而日本政府的收容能力僅15萬人。

「在福島核災之前,原本我對核能是沒有感覺的」劉黎兒說。雖然力行環保生活,也盡量購買在地生產、食物里程數低的新鮮蔬果。但如今,許多日本關東地區生產的蔬菜、牛奶、甚至肉品等等,因為輻射超標都不能吃了,許多人爭購核災發生日之前生產的食品。

劉黎兒指出,日本政府甚至將多項輻射暴露容許標準提高數十倍到上百倍,以達成沒有輻射過量的表象。如今日本居民每天都要思考出門是否須戴口罩?餐廳賣的食物能不能吃?買的水能不能喝?食衣住行全都成了問題。「過往所有健康、環保的概念都被一夜之間顛覆!」她感慨地說。

因為看到日本的狀況,劉黎兒也開始關心台灣的核電問題。在日本討論是否要關閉靠近東京的濱岡核電廠時,劉黎兒訪問了知名的核電專家-廣瀨隆。廣瀨隆表示,台灣與中國的核電廠比起濱岡電廠要危險許多,且同樣位於地震帶。全世界16座被評估最危險的核子反應爐,台灣就佔了3座。如不儘早面對處理,下一個大型核災可能會發生在台灣。

劉黎兒進一步說明,據知名科學雜誌《自然》報導,全世界只有台灣將核電廠蓋在500萬人的密集生活圈中,如發生福島程度核災,行政與經濟中心的大台北都會區將淪為廢墟,台灣可能有滅國之虞。而危險的不僅是反應爐,因核廢料處理問題根本無解,原本規劃僅能儲放300根用過燃料棒的燃料池,目前都過量存放了數千根。如此高密度存放,只要有一點衝擊,即有可能引發臨界反應,屆時危害程度將遠高於福島核災。

核電的風險巨大,然而一談到廢核,電力成本就會被納入考量。劉黎兒表示,日本已有學者踢爆電力公司宣傳核電便宜的謊言,如果納入核廢料處理成本、保險成本、事故補償、再扣除政府的興建補助,其實核電非常昂貴。但她認為,再生能源的發展還需要一些時間,現階段可以立即從改善能源使用效率開始,擺脫對核電的依賴。東京大學於3月11日之後於校內實驗節能措施,省下高達48%電力。日本汽車工業亦透過重新安排生產流程,省下15%電力。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

現場一位來自福島的男士現身說法,他表示在震災時,除了岳父母以外,所有的親戚都被海嘯捲走。如今帶著妻小逃回台灣,但仍面臨是否要回福島工作及生活的痛苦煎熬。若是回去,輻射的陰影揮之不去,也會擔心對小孩的影響。若是留在台灣,則得放棄在日本的工作與家園,一切從頭開始。

劉黎兒表示,日本過往曾發生過多次地震,但震災是一回事,災後仍有可能原地重建家園,但是核災不同,輻射污染了土地、水源、農作還有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可能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回復,造成福島災民有家歸不得。她強調,未來將會繼續調查、並持續寫作,讓更多人知道核電的真相。

[延伸閱讀]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