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農業糖佮茶 三角貿易e故事講座/郭華仁教授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講師/林靜麗

 

106 年4月18日主婦聯盟南部辦公室邀請到郭華仁教授分享「殖民農業糖佮茶 三角貿易e故事」,用台語講這個複雜而且悲傷的歷史,因為台語頻道,聽眾好似個孩子聽著長輩說著悠遠的故事,原來我們吃在嘴裡甜蜜的蔗糖,牽繫著的是如此傷痛的人命。

種植甘蔗需要肥沃的處女地,高日照,加勒比海的小島氣候條件適合,大約60-70年不斷消耗地力之後,就需要再更換地點,尋找新的肥沃土地。種植甘蔗與煉製蔗糖需要非常辛苦的勞力,當時沒有工業化機械,用牛推動石磨,榨取甘蔗汁,日夜不停在很酷熱的環境中使用鍋爐煉製蔗糖,因此奴工的死亡率非常高。

1690 -1790歐洲共進口了12,000,000 噸的糖,這些糖是由 6,000,000 條黑人的生命換來的。英國浪漫下午茶的背後,每年250個英國人就用死一個黑奴。

1588年,西班牙進攻英國失敗,英國變成海上霸權,日不落國,展開了三角貿易。從英國把衣服、火葯、鹽、酒等運到西非,交換黑奴,然後將黑奴運往加勒比海諸島去種甘蔗,再把蔗糖運回英國。

為什麼是黑人當奴隸?

15世紀,在大西洋葡萄牙南方的小島,原本種植甘蔗是國內約僱勞工,葡萄牙亨利王子派船至西非,擄獲一船的船員,這些是阿拉伯人與非洲黑人的混血,這些人宣稱他們不合適做奴隸,因為舊約中記載,非洲黑人可以當作奴隸,這些黑人是Ham的後代,就此展開的是悲慘命運。

從西非到加勒比海的小島需要3個月的船期,被擄獲的黑人囚禁在港口等待。Doors of No Return,無法活著回來,因此,求生意志薄弱,死亡率極高。在船艙上,每個黑奴用手鍊、腳鍊串起來,緊緊挨著整齊地排在船艙裡,泥狀食物用手抓著吃,拉撒就只能原地,每天幾次用海水沖洗甲板,遇上反抗的奴隸就毒打,生病、死亡就直接丟棄到海中。光聽就很難受了!很難想像這是活生生的人遭受比牲畜更不如的對待。因為糖而死亡的黑奴比使用禁藥而死的人更多,禁藥殺死的是使用禁藥的人,而糖卻殺死了生產糖的黑人。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有更好的機械設備,資本家也發覺自由勞工的生產力比奴隸高,歐洲掀起自由貿易與反奴工生產糖的思潮,加上,戰爭讓船價與奴隸的成本升高,18世紀末期,奴隸的買賣才逐漸廢止。

台南人的飲食總有加糖,也曾經是殖民農業生產蔗糖的我們,從府城外銷非常多的糖,反而自己是吃不到的,也因為這樣糖變成是富貴人家的代表,發展出在料理中加糖,帶著甜味的飲食特色。

原本,中國工藝與科技非常精良,在當時西方只有陶器,中國已經能發展出瓷器、茶葉、絲、製紙、火藥等等,這些歐洲人沒有辦法製作的產品。除了,中國沒有進步並起採取鎖國的策略之外,主要是歐洲人設立學校,講學的老師為了要教學就編寫講義,知識與技術被文字化,透過文字化可以累積知識,也能隨著應用到實際經驗而修改進步。

茶與鴉片戰爭

歐洲人對茶葉一無所知,只能從中國進口,植物學家林奈甚至還誤以為紅茶與綠茶是兩種茶樹製成,直到Robert Fortune植物學家深入中國武夷山打聽到製茶技術,才知道是由相同的茶樹可以製作成綠茶與紅茶。英國人起初派駐俄大使向中國拿了一些茶樹,從中國招募工人試圖在喜馬拉雅山種植茶樹,但是招募到的人是木匠不懂製茶而沒有成功。後來,借助Robert Fortune會說中文,裝束成華人,融入當地文化,才成功採集到許多茶種分批運到加爾各達,也同時收集到了100多種歐洲未曾見過的觀賞植物。英國人有蒐集奇花異草的文化,從宮廷到民間的花園都習慣種植種類繁多的觀賞植物,英國旅遊很值得一看的是植物園與花園。

歐洲向中國購買主要是茶與絲,這些東西都很輕,為了平衡船身的重量,以免航行時太輕而容易翻覆,購買瓷器置放在艙底。可能是用綠豆淋水變成綠豆芽來當作瓷器在船艙間的緩衝材。這個年代白底藍花的青花瓷掀起了歐洲的流行風潮,刺激了英國、德國投入瓷器的製作,奠定了西洋瓷的發展。儘管英國人想販賣商品給中國好平衡茶葉的貿易缺口,當時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不需要也不願向英國進口物品,英國就把腦筋動到鴉片頭上!英國請土耳其人與波斯人在印度種植罌粟,採集鴉片好賣給中國,為了以免落人話柄設計了一套洗白的制度。

鴉片製成之後,在加爾各答拍賣給地方商,地方商將鴉片運到廣州外海的島上與清國商人交易。因為當時鎖國關閉通商,所以由清國商人與地方商在外海的島上交易,主要是鴉片也有少量棉花與其他貨品。鴉片換得銀元之後,地方商運回加爾各答再轉到倫敦換成清朝政府認可的貨幣、現銀,用這些貨幣再到廣州購買茶葉。當時聲稱買茶葉的錢與鴉片無關,但終究只包不住火,難以洗去汙名。最後,鴉片流毒嚴重,清朝實施禁煙政策,派林則徐查緝鴉片,禁止英國鴉片船進港,引發鴉片戰爭。戰敗後,訂定南京條約,中國門戶大開,西洋傳教士、軍人,植物獵種者陸續深入中國,民族自信心徹底瓦解。然而背後真正的起因,竟然是英國人愛喝茶的風氣!

台灣原本只有水沙連,現在的南投魚池一帶生產野生茶,從福建引進武夷茶,在坪林、深坑種植,又引入福建安溪的茶農、茶苗,獎勵種植擴大栽培,開設茶館,台灣的烏龍茶遠近馳名。但,金融貿易仍然是掌握在外國商人手上,台灣的茶農終究只是替人種植茶葉的工人,這是典型殖民農業。殖民農業生產的作物與糧食並不是當地所需要,貿易商權,市場交易,農村生活、生產、收成等等,完全被外商控制。

會後發問:關於基改甜菜根糖開放進口的影響?

不知道為什麼要核可甜菜根糖的進口?主要生產國是美國,因為已經精煉主要利用的成分還是糖,對健康的危害影響比較小。基改作物種植時會噴灑較多的農藥,這些生態土壤的問題,還是會留在美國本土。基改玉米的果糖漿,對身體上的危害是果糖對肝臟系統的傷害,像是脂肪肝。

台灣本土種植有基改作物嗎?

台灣沒有核可基改作物的種植,所以只要本土作物一定是非基改。先前有查緝到基改木瓜,已經清除,也在台北各大果菜市場抽買抽驗,都是非基改木瓜。木瓜栽培用網室,大規模整齊種植,有了網室不需要使用非基改品種(抗蟲),種苗也多半是來自種苗場,所以,沒有基改木瓜的疑慮。最有可能是自家少數留種,不使用商業品種,機率也不高。

載運基改黃豆逸出的品種汙染問題?

田間由運送車掉落的基改黃豆發芽,成長成植株,影響不大,因為黃豆的花粉傳播距離不遠,不像玉米這類風媒花,比較需要顧慮。台灣栽植大豆仍然偏好台灣的品種,不會採集基改大豆來留種,所以,少數的基改黃豆植株影響不大。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