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餐桌,改革校園午餐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幾乎全都跟食物有關,可見人們是多麼重視食物。但20多年前,鎘米、毒葡萄事件及農藥殘留等問題使得人心惶惶,為尋找安心食物,我們的志工媽媽跑遍全台灣,更以共同購買的方式直接支持以友善土地方式耕作的生產者。除把關家中餐桌,我們對孩子一年必須吃約200次的校園午餐問題也未敢鬆懈,積極展開超過10年的校園午餐倡議及修法行動,以守護校園午餐的食材安全。

  • 1993年,「消費品質委員會」集結一百多個家庭以共同購買方式直接向農民訂購米和葡萄,開啟台灣生活消費革命,共同購買運動由此展開。2001年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正式成立,推動起另一波消費者合作運動。
  • 2005至2007年,在全台13個縣市舉辦「校園午餐家長培力工作坊」與大眾討論校園午餐的問題,並進行有關駐校營養師的網路調查,為台灣家長參與校園午餐揭開行動之先。最後教育部終於在2011年補足全國國中小348位學校營養師配額。
  • 2013年本會公佈台北市及新北市國小網站中午餐菜單調查報告,促使台北市於半年內推出「台北市食材登錄平台」。
  • 2015年,本會與立法委員合作成立法院三讀修訂《學校衛生法》部份條文,除基改食品退出校園午餐外,更將「飲食教育」文字納入學校法規,讓校園午餐成為學生動手學習食農教育場域、加強源頭把關、保障家長參與校園午餐委員會,及加重地方政府與農業機關對午餐食材調配的責任。

孩子的事就是國家大事。好好吃飯、好好學習,是家長將子女送進校園最基本的期待。因此,我們將會繼續在中央督促政府建立全面性的支持系統,期望能讓校園午餐更好、學校有一個更能發展食農教育的環境。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