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面對的現實:中國難解的垃圾問題

您在這裡

作者
徐沛然(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


垃圾步步逼近城市圈,如毒水般滲透進城市人的生活。(圖片來源:故事在中國》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人口不斷地增長、往都市集中,快速都市化的結果,帶來許多社會問題,而都市的軟硬體規劃也完全跟不上成長的步伐。激增的人口,大量的產品與消費,為中國帶來龐大且難解的垃圾問題。

垃圾滿為患

根據《瞭望東方周刊》2010年3月7日報導指出,據統計,中國600多座主要城市每年產生垃圾1.6億噸,每人平均垃圾年產量高達440公斤,且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其中能夠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進行簡單填埋,1/4垃圾已經沒有垃圾掩埋場供堆放,這些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類垃圾達80億噸,垃圾堆累計侵占土地5億平方公尺,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圍。

據估計,中國垃圾處理至少有85%是以傾倒掩埋解決,其中多半是非法傾倒到鄉村。下雨之後那些重金屬、阿摩尼亞、細菌都滲到土裡與地下水,腐爛的東西會產生沼氣與二氧化碳,傷害人體。

有專家表示,每年因大量垃圾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與此相對應的,是僅為50%左右的城市垃圾處理率。一些早年興建的垃圾處理設施,在城市的快速膨脹中,也迅速陷入超過負荷運轉的窘境。如承擔廣州市9成垃圾填埋量的興豐垃圾填埋場,由於垃圾量成長過快,將於2012年被填滿,而北京市的所有垃圾填埋場也將在5年內飽和。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富山鄉灘上村中心的池塘水面,飄著大量無法分解的「白色垃圾」,小孩在旁邊玩耍。(圖片來源:故事在中國》

現代化、消費與後遺症

北京清華大學的廢物處理專家聶永豐表示,對中國而言,上一代的情況與現在大不相同,當年是農業社會,物資貧窮,所有東西都是重複使用。但是這二十年來增加的廢紙、塑膠與垃圾是以前的三倍,一年達3億噸之多。聶永豐說:「以前垃圾對我們來說從來就不是問題。我們沒有超市,沒有花俏的包裝,也沒有買不完的東西。但現在突然間堆積如山的垃圾無從處理,讓政府恐慌不已。」

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的資料,2000年至2008年,工作忙碌的中國家庭對包裝食品的消費增長了10.8%,比亞洲的平均消費量高出4.2%。至2013年,包裝的食品市場預計會達1億9,500萬美元的消費額,比去年增長74%。當代消費社會大量製造的食品包裝,讓中國民眾為了飲食製造了大量垃圾。

埋更多,或是燒掉

然而,面對爆滿的垃圾掩埋場,以及無處可去的垃圾,中國政府的方針卻是:興建更多的掩埋場,以及 ... 垃圾焚燒。自西元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陸續發佈了一系列鼓勵垃圾焚燒產業發展的政策,至2010年為止,中國已經興建62個大型垃圾焚燒廠。包括哈爾濱、大連、天津、北京、上海、深圳、寧波、溫州、武漢、重慶、廣州、太原等城市……這個名單還在不斷增加當中。且因垃圾焚燒的熱量可以發電,電力進入電網後可以再多領一筆補貼,造成許多企業大力發展垃圾焚燒。


2004年9月,哈爾濱市呼蘭區裕田村旁興建了垃圾掩埋場,每天數十噸垃圾倒進去,卻沒有任何防滲透處理。很快地,村中家家戶戶的井水都受到垃圾場污染,變了顏色。幾年過去,「美麗的呼蘭河」已成為傳說。(圖片來源:故事在中國》

然而,無論是掩埋還是焚燒,都會產生二次污染。垃圾掩埋不僅釋放出惡臭、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其造成的高濃度滲濾液,對許多地區的地下水造成了難以修復的損害。垃圾焚燒則會散發出致癌的戴奧辛與其他毒氣,而中國政府法規所允許戴奧辛的排放量是美國的十倍。除了健康風險的問題,垃圾焚化廠的投資營運成本亦相當高昂。

因為上述原因,垃圾焚燒在20世紀80年代後已逐漸被各國所淘汰,成為國際間的一種「夕陽產業」。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等都早已相繼頒佈了「焚化爐禁建令」或部分禁建令。日本在高峰期建有6,000多座垃圾焚燒設施,但到目前僅存1,280座。即使是並非發展先進國家的菲律賓,也頒佈了禁止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的法令。垃圾焚化,僅僅只是治標,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一位拾荒人的兒子,一雙長時間沒有洗的小手。(圖片來源:故事在中國》

治本,應從源頭下手

大約20年前,台灣許多縣市的垃圾填埋場面臨飽和,於是將垃圾處理承包給民間公司。結果這些公司把都市生產的垃圾轉運到鄉間掩埋,由此引發許多環境和社會公平問題。隨後,行政院環保署(署長為郝龍斌)開始推動「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在當時,包括主婦聯盟在內的許多民間團體均反對廣設焚化爐,並強調在垃圾管理當中,應該遵循的優先次序原則應為: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迴圈)。


長春市二道區金錢堡垃圾場,有幅特別的「放牧圖」,一百多隻羊悠閒地趴在垃圾堆上,貪婪地嚼食垃圾。到了秋天,這些吃垃圾的羊很可能會流入市場。(圖片來源:故事在中國》

環保組織介入到垃圾議題,減量漸漸成為解決台灣垃圾問題的主要方向。同時,民間團體的研究成果:台北市焚化爐致癌負擔遠高於美國加州標準,也讓社會進一步認識到,做好前端分類、減量和回收對於降低焚燒健康危害的重要性。

根據環保署數據顯示,自從推動垃圾袋收費、垃圾回收與垃圾不落地等措施之後,台灣2010年每人每天平均垃圾量從1997年的高峰1.143公斤,至2011年減少58%,僅為0.48公斤,一年為175.2公斤,為中國都市的人均一年440公斤的39.8%。當初設立的各縣市焚化爐,如今甚至面臨了沒有垃圾可燒,需要跨縣市搶垃圾的窘境。此現象除了證明當年強推焚化爐的政策錯誤之外,更揭示了源頭減量與回收循環的重要性。

人類生活在工業化的現代社會當中,各種活動無可避免產生廢棄物。然而如何務實地面對這個問題,並尋求最好的、最為永續的解決之道,需要政治智慧,也需要民眾的力量。未來中國要如何處理各種發展中造成的垃圾、環境、衛生、貧富差距等等問題,全世界都在看。
 


垃圾不斷地膨脹,侵蝕農用耕地,家住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鄉民富村的農民張奉革與家人在自家田地一邊耕作,一邊清理覆蓋在農田上面的塑膠袋、廢紙等生活垃圾。(圖片來源:故事在中國》

 

參考資料:

中國人均垃圾年產量440公斤

外電:伴隨經濟發展 中國垃圾問題嚴重

中國之殤:拿什麼拯救你 被垃圾包圍的中國人

走出垃圾焚燒廠選址的困局

趨勢圖示:台灣每人每天平均垃圾量大幅縮減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