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發展走向地方創生的「黑糖」農村

您在這裡

作者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黃德秀、劉弈廷、林庭安、黃秋萍

從社區發展走向地方創生的「黑糖」農村

※本文為本會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黃德秀研究團隊合作,協助刊登其研究成果「農村創生之路系列」第二篇。

資料來源:新城風糖有限公司

 

新城社區不僅獲得新竹縣第一屆金牌農村選拔銀牌獎的殊榮,同時也代表新竹縣參加全國金牌農村選拔賽。究竟新城社區是如何從老化的農村開始,發展黑糖相關商品和舉辦休閒旅遊,再進一步和長照做結合,打造青銀共居的社區生活,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發展社區產業,帶進錢潮與人才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當時看到農村人口老化,獨居老人足不出戶,對老人的身心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第二任社區理事長李傅秀妹在2003年開始推動媽媽教室、社區關懷據點,以社區活動的形態將當地長輩從家裡帶出來。在此過程中發現困難點有兩個,一是「錢」,二是「人」,前者在於關懷活動完全是以公益的形式進行,沒有資金持續投入,就無法持續。後者是投入長者關懷的人力不足,尤其是農村沒有年輕人,實際上當時是老人照顧老老人。

李傅秀妹發現如果要持續做下去的話,就必須要有資金的支持,同時與鄭德有、劉昌盛、吳聲馨、蕭德貴等人共同的協助下,在媽媽教室的手做活動中,運用在地的甘蔗為原料,研發出爆漿饅頭,將饅頭分送給社區的獨居老人,饅頭做出的名聲,奠定新城社區發展的基礎及事業的走向。接著第二代的李榮峯及王翎鳳接手前人的棒子繼續將社區及產業向前推動,透過參加水保局農村再生跨域合作計畫,利用半年到1年的時間盤點社區資源並與社區討論他們想推動的核心產業,剛開始不知會不會成功,因此他們決定探訪當時在台南南化以黑糖聞名的關山社區,他們發現,關山社區在如此鄉下的地方也能夠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品牌,而新城社區距離高速公路及市區都很近,應該也會有很大的成功機率,由於寶山本來就是以糖為當地的主要產業,再加上社區想把以前的舊時光找回來,後來決定用黑糖為主要的發展產業。

新城社區將原本只有一種口味的黑糖爆漿饅頭到現在已有16種口味,也研發出一系列黑糖相關產業產品,如翠玉冰棒、翠玉奶皇包、純米黑糖糕……等。既然有了產品,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將這些產品銷售出去,因此新城社區的銷售方式分成網路與實體,網路方面,建置了自己的官網,並跟其他網路平臺合作銷售產品,也利用社群網站分享社區的好人好物吸引遊客前來遊玩;實體方面他們會去參加各縣市舉辦的市集推廣自己的產品,ㄧ方面透過農友直接銷售,同時也跟餐廳合作,請餐廳研發產品相關的新菜色。

過程中為了能擴大復耕面積與穩定原料來源,2013年時協助當地蔗農成立了甘蔗產銷班,跟農改場等機構學習耕作技術,自我學習成長,他們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社區一路走來,都是因為有準備好才能慢慢的在前人的根基上持續發展前進,進而創新。2015年,新城社區發展協會更進一步成立新城風糖有限公司,負責營運新城風糖休閒園區,同時跟當地的蔗農契作保障當地人的收入來源,召集在地小農參與生產加工,並從產業利潤及新城風糖休閒園區的收益盈餘中,提出20%回饋至在地社區服務工作,成立日托中心、長照中心及共食學堂等,試圖打造在地養老的養生村讓整體農業生產生活環境更加完善,創新的同時也不忘初衷,隨著社區發展協會壯大,公司盈餘回饋,進一步讓社區財務資訊透明化,不僅增加社區的凝聚力,也讓更多人願意投入到社區工作中。

一開始,如何讓長輩從家裡走出來,新城社區下了非常多工夫,在未做共食時,長輩早上通常都會待在家中且不喜歡開燈,這樣造成長輩的生活沒有重心,因此辦了共食希望長輩能從家裡走出來跟人互動,當時是1個月辦一次共食,漸漸的到每禮拜1次,最後是每天,而近幾年從共食變成了共食學堂,希望長輩們除了吃東西還能學東西,如種植多肉值物、手工藝,讓長輩能夠有社區參與感。

 

資料來源:新城風糖有限公司

人才的回流,寶山青年怎麼說

新城社區是近年少數青年回流農村的成功範例,他們不僅看到社區裡人與人的真誠交流,更重要的是新城社區的未來,長照養生村跟友善農業等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上海嫁來臺灣的客家媳婦純安說:「會來這邊工作是因為這邊的長輩,我認為在地長輩很有熱情和溫度,跟他們在一起覺得身心幸福且充實,而接觸長輩也可以了解他們的想法及相處方式,並讓我有在家的感覺。」寶山土生土長的榕晨,是臺灣師範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畢業後就回到家鄉當青農,並協助社區農村體驗及導覽,生產、加工、銷售等也一手包辦,對於社區來說是個難得的人才。他說:「剛開始進來社區是想說來看看這裡在做什麼,如果想了解自己的社區也要進來參與才行,而在這裡工作我可以執行各種計畫案,接觸不同的面向,無論是把產品賣出去或是計畫從提案到最後完成的成就感,都是一直讓我待在這裡的原因,我認為這裡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可以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家鄉上。」綽號名為蔡總統的女生,大學主修景觀系已經畢業兩年,是位非常願意投入農村議題的青年,她說:「因為畢業時老師推薦,就回來社區工作,同時也覺得可以把自己所學應用在社區上覺得很開心,希望能為社區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跟著社區朝計畫和目標去實現。」,總結來說,一個社區能留住人才的關鍵在於人與人的關係、給青年的發展平臺,更重要的是在全方位發展與實現自我價值下能夠有一份穩定的經濟收入才是最關鍵的因素,近年寶山鄉的青年人數也逐漸增加。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李榮峯及王翎鳳共同說道:「我們認為能走到現在的成果,是因為新城社區將人與人的聯結放在第一位,有人才會有溫暖,因為有溫暖,彼此之間才能夠互相幫忙與進步。」他們希望打造一座幸福的養老莊園,透過創造產業,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農村。地方創生應是產業發展與人力發展兩者互利共生的正向回饋概念,如此才能創造社區的永續發展。更多詳細內容,可參見農村地方創生模式之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新城風糖有限公司

新城社區FB  

資料來源:《農村地方創生模式之研究》,作者:黃德秀、劉弈廷、林庭安、黃秋萍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