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電廠,為農電之爭找到並存之路

您在這裡

作者
吳心萍/本會資深主任

公民電廠,為農電之爭找到並存之路

  台灣因2020年前要達成20%再生能源目標,當中又以太陽能為生力軍。但因台灣地狹人稠,雖然已經調升了屋頂型太陽能在目標中的占比,但仍必須面對有地面型光電發展的需求。相較於台灣陷入:「一棵樹都不准砍 VS 一片板子都不准蓋」的矛盾中,日本則已經有透過公民智慧,找到了兩者並存之道的案例:

  日本千葉是當年福島核災的五縣市之一,許多市民正透過再生能源,復興在地農業,也讓能源的收益留在當地。

千葉縣,圖片來源:Google Map

1.農地太陽能分享網 Solar Sharing

「第一是願景,第二是農業,第三是安全,第四才是收入。」

  福島核災後,原本和能源無關的幾位市民,為了實踐在地的能源願景,開始投入在地能源的工作。除了再生能源的發展,主要推動者更認為自己也背負搶救日本農業的使命。

  他們透過協助農民在農地上架設太陽能板,讓農民可同時享有作物及賣電兩項收入,已經為千葉縣兩百處農田架設太陽能板。並且透過合作方案,提供場地與太陽能板,將作物收益全歸農人,農人還可以分享兩成的賣電收益,為的就是不讓良田廢棄,還能吸引年輕人到鄉下務農。

  太陽能板下要怎樣種地呢?他們依據農地的需求、氣候條件架設許多不同種類的太陽能板支架,這是營農型電廠很重要的原則。

農電共生示意圖,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農電共生 日人分享網柵式光電板

  主要推手椿茂雄表示:「根據我們多年的實驗,太陽能板一定要使用細長型的,遮光率要在34%以下。」馬上接著補充:「這樣架設起來,不僅對農作物沒有影響,還能有效減少放射冷卻率,不易結霜,作物品質變更好。」

2.第一市民發電所

  是日本首個市民共同出資的太陽能案場,市民募資的面板費用為每片2萬5日圓。在發電廠的下方種植有機黃豆,一年收穫量約為140公斤,收入60萬日圓。太陽光電的設置費用為1,300萬日圓,當中因為有設置追日型的光電,成本也因此高了一些,不過每年賣電的收入是240萬至250萬日圓,是黃豆的四倍左右。

3.市民能源千葉合同會社 

  2017年開始發電,總裝置容量達1MW,是日本最大的太陽能公民電廠。下方種植有機黃豆及小麥,由市民能源千葉合同會社每年支付200萬日圓,委託農業生產法人 Three little bird合同會社耕作。為增加附加價值,農作物會開發成啤酒。

結語

  太陽能的發展是為了環境永續,若是鋪設太陽能而毀良田、魚塭甚至寸草不生,那好事也會變成壞事。但再生能源不該是破壞土地的罪人,粗暴的架設方式才是。因此建議政府應該先掌握土地、農業、生態等等狀態後,結合土地盤點,用更永續的方式來經營地面型的案場。

  除了該怎麼蓋之外,同等重要的是要有民眾的共同參與,因為透過共同決策的機制,雖然有可能下決定會比較慢,但卻可以讓案場走得比較遠,跟當地的衝突也比較有可能避免。

 

資料來源:

1.日本直擊:全民大發電奇蹟【封面故事-今周刊】

2.日本農電共構與設備認定考察報告 經濟部能源局 106年12月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