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民來作煮】課程活動報導:「煮動」改變無味生活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宿民來作煮】課程活動報導:「煮動」改變無味生活  

「小時不自煮,長大當農業記者?」

     我們邀請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記者蔡佳珊,擔任「宿民來作煮」第一堂課的講師,與我們分享熊熊燃燒的自煮魂,如何指引人們找回人與人、與食物、與土地的連結和溫度。如今「以筆從農」,以食農議題報導為專業的佳珊,其實與在場多數的學員一樣,曾對吃進體內,來自於土地的食物一無所知、所感。

(圖說:講師蔡佳珊。來源: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以前的我是這樣的,蔥蒜不分、沒看過某些水果的皮、不知道鍋子有水時不能把油加進去,且煎蛋總是會沾鍋。」佳珊列舉了自己在廚房初試身手的經驗,在場的學員紛紛露出了心有戚戚焉的笑容。「過去只有媽媽不在時,我才可以去廚房『玩火』一下,即便只是把高湯塊、玉米罐頭加入滾水中攪拌,最後再打一顆蛋做成的玉米濃湯,卻帶給我無比的滿足與成就感。」

     許多在城市小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在離家自立前,可能都沒有太多自煮的經驗,多半是三餐由媽媽照料,或選擇便利的外食。「我結婚以後不再和媽媽住,完全脫離襁褓,開始自立自強、自己煮飯,發現原來自己對食物實在太陌生,過去的食農教育幾乎為零,因此我想去搞懂這一切。」

「烹」然心動,重新認識食物與土地

     自從成家、「煮權」獨立,開啟農業記者的職涯後,佳珊深刻地體會到:「原來食堂就是學堂,餐桌就是課桌」。以餐桌、食堂為起點,佳珊與學員們淺談食物生產的過程,透過一個個舉例、故事,連結我們與食安、糧食產銷等的看似遙遠、龐雜的議題,而每一個人的行動雖看似渺小,卻也都是參與、改寫台灣的農業發展與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圖說:主婦聯盟志工媽媽定期造訪農夫市集。來源: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農夫市集、友善有機、糧食安全等農食議題,對多數人而言可能是耳熟,卻對其內涵陌生的概念。佳珊指出,台北市坐擁全台灣密度最高的農夫市集,雖然去一趟農夫市集,並不會像去超市一樣,能用划算的折扣買足應有盡有的商品,然而人們將在城市裡與食物、生產者及土地重新相遇。

     「過去的我沒有節令感,春夏秋冬該生產什麼東西我都不知道,尤其超市每天都有番茄、小白菜、高麗菜,它們像罐頭一樣永遠都在貨架上。但若去逛傳統市場,你就能比較明顯感受到不同季節的產物,會開始期待某個季節與你愛吃的時令,對於過日子也會有不同的體會;而在農夫市集,你更會看到各式各樣農家私藏的好物。」

     每逢周末農夫市集,全台各地的農夫在農忙之餘,仍千里迢迢地把親種的菜送來台北,與城市中的消費者互動、交流。「我選擇食物的時候,不會單看是不是有機的,而會想了解生產的過程,以及生產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親自認識農夫為食安、友善環境所做的努力,絕對比只看各式各樣的有機標章、檢驗認證還要有保障。

     「50 年代台灣人用嘴巴吃飯,80 年代台灣人用眼睛吃飯,現在我們要用腦筋吃飯。」佳珊引用了台中新社果農陳水良的感想,過去人們只求溫飽,經濟起飛後人們追求多樣、色香味俱全的產品,而現在人們則要求食品安全、降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佳珊舉例,在主婦聯盟開啟非基改運動以前,台灣 9 成以上的豆漿、豆腐等,都是使用進口、基改的「工業級(飼料級)黃豆」製成。

     大量依賴進口食品的台灣,不僅需謹慎把關排隊叩關的基改作物、美牛等進口食品,更需正視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2%的問題。「我原本以為小麥只有國外才有,後來才知道50年前的台灣曾種很多,由於進口麵粉太便宜,所以台灣小麥逐漸消失。我鼓勵大家盡量支持台灣本土小麥復興的運動,本土小麥當然比較貴,然而從支持糧食自主、友善環境的角度出發,這些成本都將回饋、支持替我們照顧環境的生產者。」

好好煮飯,建立更有品質的生活感

     面對複雜而無垠的農食議題,也許我們都沒有標準答案,而「好好煮飯」的生活實踐,也許就是最好的開始。佳珊引用了美國飲食作家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的洞見:「我們先煮熟了食物,食物隨後煮『熟』我們。」佳珊解釋,人類把食物煮熟後不僅吃得更安全、美味,更重要的是,一群人圍在一起共煮、共食增強了人與人的社交關係,文化發展也逐漸成熟。由此可見,煮飯是人們生活中重要且富含許多社會功能、文化傳承的實踐,「如果自己都不能掌握吃這件事,那生存的意義就少掉很多。」

     然而「對煮飯毫無概念,不知從何開始。」卻是本堂課許多學員的共同困擾。因此佳珊特地設計了 3 道零門檻、省時省力的快手料理,包含三代同堂蘿蔔雞湯、烤菇時蔬,及泡菜豬肉片。三代同堂雞湯的做法是,將蘿蔔乾和新鮮白蘿蔔加上雞肉,同煮成美味大鍋湯;烤菇時蔬則是把各種菇類和蔬菜放在一大個烤盤上烤一烤即成;泡菜豬肉片更簡單,只需把肉片炒熟再混入泡菜拌勻即可,證明方便煮也可以美味又營養。雖然平時因為住宿舍、租屋而「不由自煮」學員們,拿起菜刀、鍋具的模樣有幾分生澀,但是大家仍一起合作完成了美味的晚餐。

(圖說:學員們一同完成了兩菜一湯。來源: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除了親自帶領學員們實作料理,佳珊也與大家分享自煮的秘訣。首先,線上食譜非常豐富且詳細,同一道料理甚至能搜尋到上百種食譜,佳珊建議初學者可以選擇最簡單的食譜(食材最少、步驟簡潔的配方)嘗試。此外,也不必固守食譜,熟能生巧後也能嘗試發揮自己的創意,「自己煮的都會有感情,都會覺得好吃!」

     最後,大家可以嘗試建立「方便煮的模組」,例如:把食材「燙」熟後,淋上醬汁即可;蛋、肉片等食材只要加點鹽簡單「煎」一下就很好吃;當你不想開火的時候,就可以善用電鍋、烤箱等,食材可任意抽換,三菜一湯簡單上桌。「這就像是騎腳踏車,一旦會了就永遠都會騎了。」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