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與森林的秘密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王詩婷
 
 
好的土壤才有好的食物,但…什麼是好的土壤呢?
老師在課程的開頭便提到,我們無法否認肥料跟農藥的價值,畢竟它們確實能加速穩定跟改善作物狀況,但若是濫用就不好了。所以我們要學習的是判斷植物何時需要施用肥料,什麼病蟲害一定要靠農藥防治?
 
認識土壤
什麼是土壤呢?土壤,是母岩歷經了千萬年的風化變成碎屑,由礦物質、有機物、水、空氣的組成。裡面的有機質則是由生物的殘骸持續被微生物分解而成,故土壤的成分包含生命與非生命物質。而健康的土壤對生態系能有六大效能:供植物生長、淨化水源、基礎建設的基地、使養分與有機物質再生循環、供土壤生物棲所、大氣的調節。
陳老師提醒了我們,當人們去正視到所有萬物皆需依賴、使用土壤的時候,土壤才會健康,依著土壤而生的萬物自然也會健康。稻田收割之時,經驗老道的人會知道,當鳥停留越多越久,代表土壤內的生物多,作物的品質也越好,反之,鳥的停留時間越短,稻米的產量品質低。
 
學員們專注聽老師分享土壤如何生成。  圖片來源:王詩婷
 
施肥到底行不行?
很多人包括農友都以為肥料丟進土壤裡就能換來豐收,但其實這是個迷思。老師說道,在維持土壤健康的前提下,適量施肥的確可以提升作物的產量跟品質。然而,一旦過度施肥,土壤反而會因無法承受而開始走下坡。這時心急的人反而會施以更多的肥料,造成土壤劣變。
舉例來說:酒醉駕車傷人,是酒的錯?是車子的錯?還是駕駛人為的錯呢?大家都會認為是駕駛人。那肥料使用過度傷了土壤呢?然而這時人們反而會檢討肥料。其實只要謹遵生態平衡原則,化學肥料也可以是安全的。
 
土壤內的生態平衡=土壤的健康
你可以把房間清理得很乾淨,但真的能把所有死角的蟑螂全消除嗎?反觀在任何的角落都能有生態系的田裡就更難了。除非能像罐頭那樣將空間良好的隔離密封,否則要想完全拒絕某種生物的進入實在困難。
老師用教具為大家模擬示範土壤比例失衡的樣貌。  圖片來源:王詩婷
 
土壤內的生物們(例如:蚯蚓、線蟲、真菌類)存在著食物生物鏈的關係,如人為干涉(例如:使用農藥)可能會讓土壤內的生態部分失衡,進一步造成土壤的健康狀況下滑,短時間的失衡,土壤可能還保有復原能力,但時間一久也是難以回復。所以我們要學習用柔軟的態度面對土壤內的生態系,才能讓土壤更健康。
 
我們可以怎麼做?
在課程的最後,老師提出了四個與土壤有關的要點供大家去思考。
1.  想解決什麼問題?
2.  除去目標外源物,沒有其他方法嗎?
3.  外源物的特質如何?
4.會不會引入新的問題?
不盲從別人的意見,先判斷問題嚴重性和原因再來著手。盡可能多思考不同的替代辦法,別因為急於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不小心讓其他的新問題發生,謹記著儘量減少人為干擾避免肥料濫用,土壤保留多樣化的植物並儘量存在多量的活體植物根,保持土壤隨時被覆蓋,複雜的土壤生態系統也可以很強大。
 
老師回答同學們可以如何思考不同的替代辦法。  圖片來源:王詩婷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