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種下一棵樹──我的廢棄物,就是我的資源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王詩婷

繪本,顧名思義透過畫面帶領閱讀者進入故事並感受其意義,除了圖像更能具有教育、藝術和趣味等特質,探討的主題也可以包羅萬象,本次課程繪本教案主題《上山種下一棵樹》我們邀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副董事長林玉珮進行分享。

在課程開始,老師講到「談到水的議題,一定也會關心到森林的議題。森林,就是水的故鄉。」水以雨的形式從雲層降下,落在地表的森林裡,透過森林的土壤留住這些水分,讓水將土壤的養份帶進河流裡,成為河流中微生物、魚蝦的食物,最後到我們的餐桌上。

並非「無限」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源有限的世界中,但是我們的運作就好像有無限的資源可以「消費」。人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的行為中,造成環境的改變,甚至讓動物棲息地也產生影響。可能是輕微傷害,更可能造成滅絕,我們必須常意識到自己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才能時刻設想到我們對於環境的影響力。

隨風飛揚的十片葉子

老師為大家介紹了繪本《隨風飄揚的十片葉子》可以透過不同的巧思看到大自然不同的面貌。

故事中的十片葉子飄落,描繪出整個秋天的模樣。它們變成了小孩的拼畫、動物的家、帆船、便條紙、燒烤食物的燃料、成為土中生物的食物。經過排出,最後再度轉換成樹的養份,隔年的大樹再度長出十片樹葉隨風飄揚。

第三片葉子做了什麼呢?   圖片來源:王詩婷

自己的廢棄物自己處理

本次課程中提出了兩個案例,彩虹農場、美國芝加哥的垂直農場如何讓人們眼中的廢棄物轉變成為資源,老師帶領大家思考生態循環的多種可能性。

一、台灣屏東 綠農的家/彩虹農場

利用雞、鴨、鵝幫忙吃作物的害蟲,所產生的排泄則成為堆肥以滋養作物,此外作物採收後剩下的稻草、粗糠也能成為農場動物們的床墊。不僅減少了資源的浪費,更打造出了生生不息的生態體系。

我的廢棄物,就是我的資源/綠農的家 彩虹農場   圖片來源:王詩婷

二、美國芝加哥 The Plant 循環垂直農場

昔日的廢棄肉品加工廠,轉生成魚菜共生農場。以「魚幫水,水幫魚」的概念作生產的循環,利用養殖魚的排泄物提供給蔬菜做生長所需的肥料,而蔬菜的成長可以替魚做水源淨化,最後再流入水槽中。而循環過程產生出的沼氣另可以成為發電能源利用。

只要能善加利用,廢棄物都可以是資源   圖片來源:王詩婷

透過圖卡教具,學員們思考如何讓資源能循環再利用   圖片來源:王詩婷

經過本次課程,學員們對於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有了多一層的體會。「原來收割完的稻草還可以再利用變成動物的家。」、「我家的農田之前就有用養魚的排泄物來做堆肥,或許可以試試再多養雞鴨來幫助農田除蟲。」、「食物生產過程的背後其實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間。」不少學員們回饋聽完這堂課後的感想,相信未來能更期待《上山種下一棵樹》進入校園時,能讓孩子們的心中永續經營的種子開花結果。

各組上台分享討論結果   圖片來源:王詩婷

學員分享如何自家農場的生態循環系統自給自足   圖片來源:王詩婷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