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議題推廣員回訓課程——水環境單元 01 (完)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 張語柔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社員不只以「消費力」改變社會,不少社員透過培力課程,成為議題推廣員,在家庭、社區、校園展開議題推廣活動,發揮合作精神,實踐綠色生活。

新竹分社貼近地方風土,重視水環境,研發出〈奔流之河〉、〈山上的水〉等綠繪本教案,體現社員的公民力。

在2021年1月28日,邀請議題推廣員參加回訓活動,辦理「城市汙水之旅」。透過地方文史工作者許育綸老師的介紹,一同了解新竹地區的水文環境。

這天上午,我們在台鐵北新竹站集合,參加走讀課程一同認識與嘉義縣道將圳、彰化縣八堡圳名列臺灣三大古圳的「隆恩圳」。這才了解到,我們所謂的「臭水溝」其實是個歷史悠久的「百年大圳」。

隆恩圳是以構築攔水壩的方式取頭前溪的水,流經人口密集的新竹市中心,中段匯集市區內大量生活污水及事業廢水,造成水質污染。

隆恩圳在過去肩負重要灌溉功能,見證百年新竹發展史,但隨著時代變遷,成為排放廢水的「臭水溝」。聽著許育綸老師的介紹,這段歷史令人感到不勝唏噓。

然而,事情出現轉機。自2017年起,環保署與新竹市政府挹注經費,開始改善隆恩圳的水域環境,逐步完成相關工程。106年10月完成灌排分離工程,108年6月完成隆恩圳汙水截流工程,108年7月完成東勢大排水質淨化工程。這些工程只是起頭,具體成效仍待觀察。

我們徒步來到東勢大排,了解到這是隆恩圳主要支流的排水設施。水面看起來算清澈,還有些魚在其中優游。但水質並不能眼見為憑。我們邀請乾淨水聯盟的鄭于育老師示範水巡守檢驗。

只見鄭于育老師熟練的在東勢大排中採水,邀請參與回訓課程的推廣員們一同體驗操作水質檢測工具,檢視水體中的酸鹼度、導電度、氨氧、化學需氧量等。我們發現水質檢測沒有想像中的複雜,只要正確按照步驟就可以完成水體的初步認識。

鄭于育老師逐項解釋各個數值所代表的意義,並告訴我們:「水質會不停變化,並不是一次檢測就能代表水域水質。」維持水環境需仰賴居民與政府的共同努力。

途中,我們經過公八公園,進入水質淨化觀察廊道認識「礫間工法」。我們隔著玻璃幃幕清楚看到「礫間工法」的水質淨化過程。原本汙濁的水,經過一道道的工序,逐漸變乾淨,最後甚至可以看到魚蝦在其中優游。

東勢大排水質淨化場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礫間工法屬於自然工法,主要利用附著在礫石上的『生物膜』來處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率通常可以達到75%。」

這些經過處理的水雖然會出流到隆恩圳,提供景觀河段更為乾淨的水源,但接下來呢?

我們回到市區,行經許多家戶,觀察汙水接管的情形。學員發現「有的管線角度歪斜根本接不到汙水」,也發現「有的管線堆積落葉,不利排水」。

實際上,新竹市污水下水道接管工程的接管率長期偏低。工務處曾指出其難處,「遇到的困難大多是用戶的後巷蓋了違章建築,住戶多不願拆除違建來接管,導致接管率一直無法提升。」

無論如何,生活汙水持續排入河川、溝渠中,日復一日,水汙染持續發生,乾淨水依舊不敷所需。因此,許育綸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應正視地面水體的汙染,提升社會大眾的水環境意識」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