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北投系列活動】北投社區能源培力工作坊
您在這裡
如何進一步打造地方的韌性?不論是防災、減災,到居民關係的強化、打造更緊密的社區連結都是其中的一環。
為了讓我們生活的地方更具韌性,本會於7/30號舉辦「北投社區能源培力工作坊」,從公民參與發電的公民電廠切入,期待地方能長出自己的公民能源參與,進一步打造地方公民電廠。
能源轉型不能少了公民參與
工作坊的開始,先由本會資深主任吳心萍分享公民電廠的理念與形式。
能源轉型如果少了公民參與,那只是換一種發電方式,換湯不換藥。以往大規模開發、對地方環境、文化的忽視與破壞,用補償金就能解決的邏輯如果不改變,那能源轉型只轉了一半,就像是地面鋪滿光電卻讓土地數十年無法耕作,或是學校屋頂蓋上太陽能板,老師學生卻無法靠近與認識。
當在地的公民參與進來,電廠的選址、營運模式、利潤要怎麼利用,更能與在地的需求扣合,也讓這些電廠的參與者更能理解能源的生產與使用,強化對於能源認知。而這也是提升地方韌性、穩固能源轉型的一環。
以本會推動的「干豆好」案場來說,包含了我們NGO以及在地市民的投入,並建置於關渡國中的屋頂上,將部分收益回饋於關渡國中與北投地區的能源教育。藉由這個案場,我們將與市民共同推動、實作公民電廠的理念,同時也藉由能源教育的推動擴大影響力。
用合作社推動再生能源
接續在心萍之後,由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的黃淑德理事主席分享合作社如何推動公民電廠。
從反對過往造成犧牲的核電,到下一步,是我們要選擇使用什麼能源。
合作社的推動也是能源轉型的社會運動。淑德解釋,綠主張的理念是讓我們從消費者成為共同的生產者,創造能源的自產自用自銷,不需要很龐大的金額,就能用我們共同發的綠電去平衡個人的碳排放,成為一個為環境負責任的能源使用者,創造收支平衡的「綠色家計」。
淑德也說明綠主張提倡的RE100,並非是企業為了碳稅、或是寫CSR報告不得不為,而是自願的永續行動:
- 倫理消費者自願的行動(as Ethical Consumers)
- 對未來世代的承諾/世代正義(遺產vs負債?)
- 個人及家庭的「綠色家計」(支出vs收入的碳平衡)
從能源的犧牲者能源的創造者
在工作坊之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研究員劉如意也分享綠盟在北海岸推動的公民電廠。
北海岸的金山位於核一核二中間,可以說跟核電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地居民也發展了長期的反核運動的歷史。在核電廠即將面臨除役(然而核廢料處置方式仍懸而未決)的時候,為了擺脫核電的陰霾,象徵地方要從能源的犧牲者變成主動的創造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綠能公益協會在金山的皇后鎮森林綠營區共同打造集資型的「翡翠一號」公民案廠。
運用公益集資的模式,眾人的募款贊助將成為一座能長期帶來收益的光電廠,協助北海岸團體持續監督核電除役,同時也回饋到地方弱勢學童,成為地方的能源轉型、教育、公益基地。
工作坊討論
再聽完各種形式的公民電廠之後,就進行到工作坊的討論時間。
由如意作為主持人帶領,邀請大家從自身居住的周遭的公有屋頂發想,並提出對於自身社區的關懷與想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打造屬於自己社區的公民電廠。
每個人各自有關懷的問題,有些人希望能運用電廠收益聘請好的運動教練替社區老人上課,有些則想投入食農及能源教育。當然,打造一座電廠會遇到許多困難,像是如何評估發電效益、如何找到經費來源等,現場也一一發想、寫上便利貼互相交流,並一起思考解方。
下面就來看看大家打造的藍圖吧!
打造公民電廠藍圖
韌性北投–北投社區能源培力工作坊 討論海報
海報文字彙整
- 地點發想:公有地/公有屋頂場域
- 學校:石牌國小、石牌國中、師範大學、體大、長庚、醒吾、湖山國小、泉源國小、風雨走廊(崇德國小)、林口高中/林口社大
- 公共空間與行政中心:林口社會住宅、林口區公所大樓、林口警察局、林口公托中心、林口圖書館、林口運動中心、林口轉運中心、各里活動中心、希望廣場、中正區公所、湖山里消防局屋頂、捷運站屋頂、士林區福志里里民活動中心、北投圖書館、區公所樓頂、汐止國民運動中心附屬立體停車場、輕軌站、行政大樓、停車場、關渡自然中心(鳥會)、台北市政府前廣場、文山行政中心、士林官邸停車場、北投公民會館
- 其他:海邊、台銀美軍宿舍、林口工業區、教會
- 可以利用公民電廠做什麼?
- 教育:能源、食農(協助在地青農)
- 緊急用電:結合社區活動中心&緊急避難電力使用
- 日常用電:球場燈光、捷運站面板結合能源教育宣導短片,電動輪椅充電
- 支持運動:聘請社區老人運動教練、支持中低收入戶運動費用
- 空間活化:社區臨時托嬰、托育、托老等,作為等待家長接送之轉場地點、結合花草種植
- 公益使用:捐助慈善團體、扶助活動與支持案主
- 支持社區:社區公共事務推動經費(可結合企業補助)
- 困難之處
- 1-1不知如何評估發電效益(日照強度與時數)
- 1-2不知如何找到公有屋頂持有者或產權管理者
- 2-1不知何時屋頂附近因政策或都更空間改變
- 3-1社區管委會如何找廠商或是引入知識引發社區動能及認同(NGO角色可能重要)
- 3-2林口社大如果要推動也需要有經驗等支援
- 3-3經費來源(如何降低參與門檻):公部門、企業支持
- 4-1設備專業支援與門路
- 5-1同2-1
- 6-1如何找到屋頂,以及如何(溝通)了解屋頂太陽能板的價值
- 6-2資金來源
- 7-1國小屋頂是否可能
- 試想解方
- 1-1找廠商、自己找資源、自己量(面積)、問認識、有經驗的單位(合作社、做過的社區管委會等)
- 1-2直接去問(可以打給產發局)
- 2-1&5-1有管道可以查詢(都更處)
- 3-1公部門可補助、輔導管委會培力、(太陽能)收益可作為社區發展資源
- 6-1以公共事務為切入點,了解對方需求,討論社區參與、基金、收益使用
- 7-1結合社福團體
- 其他
- 台電在公民電廠的角色?(可做示範案廠)
- 農電共生的可能性
- 私有家戶屋頂是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