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建構在地「綠色飲食生活圈」提案培訓營-專題演講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台中場下午,由三位已經實際透過食農教育串連起社區及地方共好經驗的講者,從如何在問題意識出發,找到可以切入的角色與問題困境、執行到實踐的經驗。


【專題演講】以農夫市集為核心的食農教育行動

主持人|耿明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

主講人|楊文仁(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經理)

        楊文仁經理認為市集本身就是食農教育場域,從農夫、社區、學童食農教育等面向,把教育作為一種行銷,由下而上地在此共識建立。由於,理解跟購買是兩回事,但不理解就更不可能購買,孩子的教育是未來的根基,是最容易塑造習慣的一個時期。因此,市集起初的食農教育對象,是從信義國小四年級開始,小學生的主題教育,內容要更扎實,一個課程帶出3~4個重點,培養孩童對食物的感知能力,但根據文仁經理的調查,發現國小孩童生活中家長扮演的角色擁有關鍵影響力,但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參與率只有10%,是遠不及幼兒園。

        但食農教育要從幼兒就起步這麼急迫嗎?是的。鎖定幼兒客群,食農推廣事半功倍,幼兒園的課程或活動,家長的參加率是80%,從小開始的食農教育,除了教育幼兒之外,實則順道把家長一併撈進教育對象,家長參與孩子在幼兒園的課程,亦能把課堂上的影響再帶入原生家庭。緣此,興大市集同時也編撰「幼兒園有機食農教育操作手冊」公開讓大眾使用,未來也預計更新內容,並納入更多的教師角色進來,擴大影響力。

圖:楊文仁經理當日演講現場


【專題演講】傳統產業文化復興

主持人|耿明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

主講人|蔡炅樵(洲南鹽場總幹事)

        台灣人以前吃的是海鹽,後來的精鹽、進口鹽開始成為主要的食用鹽,台灣鹽田逐漸沒落。鹽田的復甦若要搭配永續經營,要從鹽的商品中傳遞甚麼樣的體驗和故事?蔡炅樵總幹事以一句口號「水、地、風、光、人、曬、鹽」,一語道破州南鹽場想傳承的故事,即是一粒鹽的誕生:在海水緩緩流動的土地上,海風吹拂、陽光照耀,勤奮勞動的鹽人,以技術晒出粒粒結晶的白鹽。「簡化」教育知識對於傳播很重要。

        產地小旅行是很常見的產地到餐桌的食農體驗,在洲南鹽場亦有自己招牌的「小旅行2.0--風土.嘉濱」體驗,讓消費者從餐桌回到產地,見學地方知識,甚麼是深入產地與「土地共學」。小旅行2.0隨著活動設計、餐點內容的體驗行銷升級,不怕高價的設定,因為洲南鹽場並非想要吸引很多人前往,而是想要就此猜選出真正對的人。

        最後,則是洲南鹽場的一系列活動分享,經常在現場帶活動的炅樵老師,更是把洲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整個小旅行的精華和晚宴菜色講得活靈活現,問現場學員你們會不會想去,大家異口同聲說:很想去啊!

圖:蔡炅樵總幹事當日演講現場


【專題演講】綠色餐飲農與食

主持人|耿明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

主講人|宋菀柔禾豐田食創辦人

        台中在地禾豐田食的創辦人安妮(宋菀柔),開場先回應主持人的提問:「生態廚師都很忙,所以餐廳有營業的時間都很少,究竟是在忙甚麼呢?」,安妮娓娓道來生態廚師事務安排,為我們揭露生態廚師如何作為串接食物、食材到生態的角色。

        生態廚師的門檻比一般廚師來得高,主要原因在於食材的取用特別講究,必須花時間尋找友善/有機耕種食材、本土雜糧、產銷履歷肉品等,為了緊密連結生態,生態廚師需要與生產者交流並認識農法,唯有知道自己手中材料來自何處、它的故事、它的生產過程,才能一脈相承彼此注重理念注入料理,送到消費者手中。與產地交流的過程,生態廚師亦能激發自己的料理靈感,禾豐田食的生態廚師就從農友身上學到風土食材、保存食運用、醃漬物使用等方式。

        除了廚師本業的業務,生態廚師的使命相當多,進入校園教學、土地小旅行、小農市集、種子交換等,都是禾豐田食的生態廚師會去例行的事務,安妮希望生態廚師的影響場域並非止於廚房與餐廳,而是積極參與其他事務,透過生活的連結去理解土地發生的過程與價值,藉由餐盤傳達給消費者,選擇友善食材背後可以創造甚麼價值。

圖:安妮當日演講現場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